陳與義
江頭云黃天醞雪①,樹枝慘慘凍欲折②。
耐寒野鴨不知歸,猶向沙邊弄羽衣。
黃茅終日不自力,影亂弱藻相因依。
惟有蒼石如臥虎③,不受陰晴與寒暑。
舟中過客莫敢侮,閑伴長江了今古。
【注釋】
①“江頭”句:自唐白居易《除夜》詩“云黃欲雪天”句翻出。②“樹枝”句:隱括唐齊己《早梅》“萬木凍欲折”句。③蒼石如臥虎:宋蘇軾《題王晉卿畫后》:“丑石半蹲山下虎。”
【評說】
本詩選自厲鶚《宋詩紀事》卷三八、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二○。
唐希雅,五代畫家,詳見唐希雅《題畫》“評說”。
這首題畫詩是一首七言古詩,主要是描繪畫面具象。“江頭云黃天醞雪,樹枝慘慘凍欲折”兩句直扣畫題,寫寒江景色。《宣和畫譜》卷一七稱唐希雅“喜作荊槚林棘,荒野幽尋之趣,氣韻蕭疏,非畫家之繩墨所能構(gòu)也”。此處畫家所繪正是其所好,有蕭颯的荒野,有被凜冽的寒風一點點吹走生命力、隨時都可能斷折的枯木。可是在這樣寒冷的江邊,“耐寒野鴨不知歸,猶向沙邊弄羽衣”,似乎根本不把寒風朔雪放在眼中。唐希雅也非常喜歡畫禽鳥,《宣和畫譜》卷一七稱他“妙于畫竹,作翎毛”。又言:“徐鉉亦謂(唐希雅)羽毛雖未至而精神過之,其確論歟!”“黃茅”兩句描寫江邊的茅草水藻。在蕭颯的冬日里,它們都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黃茅只能隨風亂舞,水中的弱藻亦只能在黃茅零亂的倒影中隨波飄浮,完全沒有了自主力。詩的最后四句寫江邊之蒼石,只有它,永遠保持著自己的品性,無論陰晴寒暑,始終巍然如臥虎,凜凜有生氣,和寒江一起歷經(jīng)千古,任人評點。這首詩通過對畫面景物在嚴冬酷寒的惡劣自然條件下的不同表現(xiàn)——樹枝、黃茅、弱藻的慘慘不自力,野鴨、蒼石的耐寒如故,體現(xiàn)了畫家捕捉景物特征的本領,也體現(xiàn)了畫家、詩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
上一篇:《題啟南過吳江舊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商德符學士桃源春曉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