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寬
吳淞江腹太湖頭①,雌霓連蜷臥碧流②。
我昨經行覺尤勝,滿船明月下滄洲③。
【注釋】
①吳淞江:太湖最大的支流,經吳江、吳縣、昆山、青浦、松江、上海,會合黃浦江入海。②雌霓:即霓,傳說虹有雌雄之別,色鮮盛者為雄,暗淡者為雌,雄曰虹,雌曰霓,合稱虹霓。連蜷:屈曲貌。③滄洲:泛指濱水的地方。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三。
吳寬(1435—1504),明代詩人,字原博,人稱匏庵先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及第,歷仕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卒贈太師太保,謚曰文定。工詩,濃郁深厚,沉著高壯。著有《匏翁家藏集》。
啟南,即明代畫家沈周。吳寬很喜愛同鄉畫家沈周的《過吳江舊圖》,又結合自身的經歷和親身體驗,寫下這首題畫詩。詩寫了兩個意境,一個是畫家沈周畫面上的實境,描寫白晝水鄉雨后新霽時的美景,一個是詩人吳寬經行處的實境,描寫夜晚月下泛舟湖濱所見的美景。前半首詩,首句交代吳江的所在地,它處在吳淞江的腹部,太湖是它的源頭,雨后,蜷曲的虹霓,倒臥于碧水河流上。這便是沈周畫面上的景色,畫境體現出太湖水鄉的特征。詩的后半首,詩人描繪了自己昨夜經行處的景觀,他覺得比畫境中霓虹臥清波還要美得多,那便是皓月當空,月光灑滿扁舟,徜徉于水鄉的河岸邊,月之清輝、水之滟瀲、夜之空濛,交織成一幅月夜泛舟圖,景色如畫,意趣靄然,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想。詩人經行處所見之境,補湊、充實畫面上的畫境,畫境又是發見真境的前提和基礎,兩者組合在一首小詩中,互相融合、滲透,形成新的詩歌意境,全面地表現吳江水鄉白晝雨后和夜晚月下的迷人景觀,而詩人贊譽畫家沈周、稱賞吳江景觀之情思,都蘊含在詩境里,盡在不言中。
上一篇:《題司馬端衡米元暉詩意卷》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唐希雅畫寒江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