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懷遠
張九齡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②。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③。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④。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⑤。
【注釋】
①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元二十四年(736)為李林甫所忌,罷相。有《曲江集》。《全唐詩》存詩三卷。
②天涯:遙遠的地方。
③情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遙夜:長夜。竟夕:終夜,通宵。
④憐:愛惜。光滿:指月光。滋:沾濕。
⑤盈手:滿手。月光不能持贈,故曰“不堪”。還寢:回到臥室。佳期:歡會之期。語本《楚辭·湘夫人》:“與佳期兮夕張。”
【賞評】
去過夜的海邊的人不會忘記冰輪乍涌時分水天同輝、銀光的清景。浪潮不斷吞漱著沙灘,明月是天地間唯一主角,風聲、海聲、月光在波動的水上明明暗暗的投影,充滿了自然與生命的強大氣息,令人感到冷冽、有力和清醒。
這首詩所寫的海和月不是這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無端令人覺得圓滿平和,想必詩人所寫的“海”并不一定指大海,只是“大水”,是江河或湖泊。從這句我們想見的是平漲安靜的水面,上下如銀的清景,遠隔天涯的人們心中的無限相思都彌散在月色里。這句已盛滿了思念,實在不勞頷聯(lián)重申“起相思”了。頸聯(lián)中“滅燭憐光滿”是關(guān)于月的佳句,讓人想起泰戈爾一段詩:
我覺得黃昏寂寞,讀著一本書,直讀得我的心也變枯燥了,在我看來,美似乎是文字販子制作而成的東西了。我疲倦地合上書本,滅掉燭光。頃刻之間,房間里月光泛濫。
美的精靈,你的光芒洋溢天空,怎么能容忍一支蠟燭的小小火焰把你掩蓋住了呢?你的聲音使大地的心歸于不可言說的寧靜,一本書里幾句空泛的話怎么能像霧一般地把你籠罩住了呢?
的確,月光在滅掉燈燭的一瞬最明亮,在遠離城市的地方,我們還可以體驗到一室月光的驚喜。古人很喜歡贈禮物以表深情,送別時要折枝柳,思念時會千里寄梅花,這里詩人看到如此美好的月光便也想贈與友人了,可惜它們無法盈手相贈,只好“還寢”,希望大家能于夢中相見。全詩端莊深情,首聯(lián)尤其好,自成境界,十個字里有無窮意味。
【詩評選輯】
①明·陸時雍《唐詩鏡》卷八:起結(jié)圓滿。五六語有姿態(tài),幾為踟躕彷徨。
②明·郭浚《增訂評注唐詩正聲》: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
③明·周珽、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已盡月之神,比“露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更饒奇想。用一“憐”字,便含下結(jié)意,可思不可言。
④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九:(“海上”二句)情至語。
⑤清·姚鼐《今體詩鈔》五言卷一:是五律中《離騷》。
上一篇:李商隱《春雨》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望驛臺》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