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偃蹇汀眠雁①,蕭梢風觸蘆②。
京塵方滿眼,速為喚花奴③。
【注釋】
①偃蹇:困頓,形容蘆雁長途飛行后疲倦的樣子。②蕭梢:草木搖動的樣子。③花奴:唐代宗室汝南王李琎,小名“花奴”,善擊羯鼓。
【評說】
本詩選自米芾《畫史》、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九五。《詩類》題作《濮王宗漢作蘆雁有佳思贈以詩二首》。
米芾(1051—1107),宋代畫家,字元章,號海岳外史、襄陽漫士、鹿門居士等,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后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歷仕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由于他個性狂放,人稱“米癲”、“米癡”。其子米友仁書畫能承其緒余,世稱“大小米”、“二米”。他擅長山水畫,源出董源,又自創一格,強調創新精神,主張“不敢工細,意似便已”(《畫史》)他用渾圓凝重的橫點錯落排列,以點為皴,表現云雨微茫的山林景色,號為“米點山水”。書法得王羲之筆意,與蘇軾、黃庭堅、蔡襄齊名,合稱“宋四大家”。著有《寶晉英光集》、《畫史》、《書史》等。
趙宗漢(生卒年不詳),宋代畫家,字獻甫,宋太宗曾孫,濮安懿王幼子。歷仕秦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封嗣濮王。夏文彥《圖繪寶鑒》云:“博雅該洽,無聲色之好,唯以丹青自娛。”他喜畫水墨荷花、蓼花,追求清雅的水墨意趣,尤擅畫雁,米芾評曰:“嗣濮王宗漢作蘆雁,有佳思。”(《畫史》)湯垕甚至認為“濮王宗漢墨雁,可入神品”(《畫鑒》)評價極高。原有二首,這里選評第一首。
詩人從畫面景象入手。首二句的尾字,藏詩題名“蘆雁”。這種寫法,自雜體詩“藏頭體”中套用過來,改頭換尾,稍加變化。長途飛行而疲倦的大雁,臥于汀渚蘆葦之中,風拂動蘆葦,搖擺不定,發出蕭颯的音響。“偃蹇”、“蕭梢”,同為疊韻詞,并列用在句首,可以增加詩歌的音樂美。這兩句詩,創造了蕭散的氣韻,自有荒遠的意趣,體現出趙宗漢雁畫的總體風格。詩的第三句,詩人運用對立聯想的藝術思維方式,詩筆轉到與畫境截然相反的方面去,寫出“京塵方滿眼”句,滿眼是京城里的塵土,也就是京城里豪華富貴的氣象。米芾不堪承受這種俗氣,所以要“速為喚花奴”,用趙宗漢的氣韻蕭散、意趣幽雅的繪畫作品來解除“污穢”。“喚花奴”用了唐朝的典故,唐玄宗聽人彈琴,很不滿意,便吩咐太監,“速召花奴將羯鼓來,為我解穢。”事見南卓《羯鼓錄》。米芾運用這則典故,稍加奪換,用意有二:一,花奴是唐宗室,有才藝,喻宋宗室畫家趙宗漢。二,花奴的羯鼓可以“解穢”,趙宗漢的畫也能“解穢”。全詩語言雅淡,情韻俱勝,用事妥帖,不露痕跡,既贊美了趙宗漢畫作的審美特征和“解穢”的藝術功能,也表述了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極高的鑒賞能力。
上一篇:《題商德符學士桃源春曉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嗣濮王蘆雁圖二首(其一)》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