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弘歷
船隱蘆洲不見人①,四弦風送到江濱②。
主賓僮仆齊傾耳,寫出尋聲暗問神。
【注釋】
①蘆洲:開滿蘆花的水洲。②四弦:琵琶四弦,此處代指琵琶聲。
【評說】
本詩選自《乾隆詩遜(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金廷標,乾隆時宮廷畫師,字士揆,浙江烏程人。工于人物、山水。
“藏”和“露”是中國畫章法技巧中的一對辯證的范疇。《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薛寶釵論畫大觀園時就說道:“該添的要添,該減的要減,該藏的要藏,該露的要露。”至于什么該藏,什么該露,具體的操作方法,清人沈宗騫《芥舟學畫編》曾有過絕妙的論述:“或露其要處而隱其全;或借以點明而藏其跡。如寫簾于林端,則知其有酒家;作僧于路口,則識其有禪舍。”南宋畫家李唐《竹鎖橋邊賣酒家》,就巧妙地處理了“藏”與“露”的關系,充分體現了“鎖”的意境。又如宋人畫“踏花歸去馬蹄香”,在馬蹄之后畫上幾只飛舞的彩蝶。金廷標這幅《琵琶行圖》亦堪稱此類佳作,乾隆帝在詩后的跋語中也加以充分地肯定:“內府弆(ju,收藏)唐寅畫《琵琶行》,于江邊扁舟寫一女抱琵琶。廷標此圖不畫琵琶女,而畫居易等屬耳之情,便覺高出其上。其與宋人畫踏花歸去馬蹄香,以數蝶隨騎意同。向未題句,茲偶見之,因拈其妙,然畫院中能作如此解者實少也。”這也是他賞畫題詩的主要動機。畫上雖無琵琶女子,甚至連她所坐的小船也不見,在這蘆荻滿洲,秋風蕭瑟之中,卻終久不歇地繚繞著陣陣琵琶聲,隨風擴散到遠方。畫是無聲詩,既然是靜靜無聲的畫面,何來樂音?這就發人深思,引人聯想,君不見,畫上主賓僮仆都在側耳傾聽,細觀其神貌,似乎正尋覓著遠處若有若無的佳勝。畫家就抓住這一瞬間,在作品中進行正面描繪,至于真正的主人公卻藏而不露。正是這一“藏”,就使得未藏處更突出,更奪目,畫中居易主賓數人的臉部神態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而觀者恰也由此更容易得到聯想。整個畫面,不見琵琶之“形”,而“神意”自現;使有限變為無限,“趣味愈無盡矣!”(唐志契《繪事微言·丘壑露藏》)
上一篇:《題辣椒蒜頭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金德原所藏元暉小景》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