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
千山頂上只通云,一水人家別有村。
直到前山蘭若路②,清鐘落日不逢君。
【注釋】
①似:與,給。賈島《劍客》詩:“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②蘭若(re):梵文阿蘭若之略語,意即佛教寺廟。
【評說】
本詩選自李流芳《檀園集》卷六。“山”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六作“峰”。
李流芳,(1575—1629),明末畫家、文學家,字茂宰,又字長蘅,號檀園,又號香海泡庵,晚稱慎娛居士,本歙縣(今屬安徽)人,僑居嘉定(今屬上海)。與錢謙益為友,常往來常熟。萬歷三十四年(1606)舉人。為人耿直,天啟間閹黨魏忠賢專權,建生祠,不往拜,并與人曰:“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彼旖^意進齲文品為士林翹楚。工詩,擅書,亦能治櫻善山水,尤好吳鎮,出入宋元,不泥古人,寫生有別趣,逸氣飛動。詩人吳梅村曾作《畫中九龍歌》,稱王時敏、王鑒、董其昌、李流芳、楊文驄、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為“畫中九龍”。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并稱“嘉定四君子”。著有《檀園集》、《西湖臥游圖題跋》。
畫中千峰連綿起伏,蒼翠絕壁,倚天而立,縷縷白云從石縫間冉冉涌出升騰,盤旋其間,遠望去,峰頂石徑似乎是直通云霄。那么,群山絕頂有多高,詩中并沒有說明,而把它留給讀者回味,這是虛筆描寫的長處,純然的白描是難以企及的。登高遠望,目力所及,只見奔涌的浮云像是追趕著西墜的夕陽,偶爾風散云開,又看到遠處的人家,處于水云之間,想必別有村落,這一片村落并沒有破壞山間幽深的意境,反而把山景點染得更豐富、更有詩意、更有人間氣息。但是畫中始終沒有出現人。山轉岡回,獨行在這幽深盤曲的山道上,手持青竹杖,直至前山通向寺廟的小路,猶且未逢君,此時不免有些許憾意。忽而,從深山里傳出清越的鐘聲,落日晚鐘,境界是如此清幽而美妙,按佛教說法:鐘聲可以發人深省,讓人體悟山水禪意。誦讀至此,頗覺全詩情懷淡遠,思致縹緲,耐人尋味,遐思不已。
上一篇:《題畫二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畫像》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