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洞庭波兮山崨嶪①,水可濟兮不可以涉。
木蘭為舟兮桂為楫②,渺余懷兮風一葉③。
【注釋】
①洞庭波兮:語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崨崨(jiye):即岌嶪,高聳貌,張衡《西京賦》:“狀巍峨以岌嶪。” ②“木蘭”句:自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句化出。③渺余懷:自屈原《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句化出。
【評說】
本詩選自汪砢玉《珊瑚網》卷四三、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三三。
趙孟頫畫《東洞庭圖》、《西洞庭圖》,兩幅配對,各題詩一首,為明代董其昌收藏。汪砢玉《瑚瑚網》有記載:“子昂洞庭兩山二小幅……為玄宰所藏。”《珊瑚網》還錄趙孟頫的《題西洞庭圖》詩云:“山之凹兮水之涯,沙稜稜兮石礌礌。有媺人兮如彼蘭茞,思之不來兮使我心痗。”可惜《西洞庭圖》已失傳。《東洞庭圖》今存,絹本,立軸,淡青綠,畫的是太湖東洞庭山的景物,此圖主體部分是東山,山石用董源的披麻皴和解索皴,所以汪砢玉評曰:“全學董巨川”(《珊瑚網》)。坡岸石灘上有樹木四五枝,搖曳多姿,董其昌曾加以描述、評論,說:“畫洞庭不當繁于樹木,乃以老木緣岸,楂卉數株,居然搖落湖天,寥闊之勢,從此畫出,是子昂章法迥絕宋元處,是構凌云臺手。”(《珊瑚網》引)
此詩用騷體,汪砢玉說:“各題以騷語四句”(《珊瑚網》)。子昂不僅形式上采用騷體,還大量檃括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詩句,或用其字眼,或用其意境,使畫與詩的境界淼邈寥闊,情意纏綿悱惻,借著屈原懷念楚國的情思,含蓄地表現作為宋王孫的畫家兼詩人的黍離之悲以及屈節仕元“使我心痗”的內疚之情。趙孟頫將主觀情思傾注于畫與詩中,因而畫中有詩,畫中有我;詩中有畫,詩中有我,畫、詩、我融合無間,渾然一體,發人深省,耐人尋思。
上一篇:《馬麟春宵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從父竹蓀廣文公畫蘭二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