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慎
草繩穿鼻系柴扉, 殘喘無人問是非。
春雨一梨鞭不動, 夕陽空送牧童歸。
黃慎 (1687—1768后) , 清書畫家。 字恭懋, 一字恭壽,號癭瓢、 東海布衣等。 福建寧化人。 久寓揚州, 以賣畫為生。擅畫人物, 初學(xué)上官周, 作風(fēng)謹(jǐn)嚴(yán)。 后改用狂草筆法寫神仙故事和文人生活。 畫平民、 漁父、 纖夫、 乞丐、 貧僧等, 形象奇特, 風(fēng)格簡括, 以寫意為主。 兼工花鳥、 山水、 雜畫。 為 “揚州八怪”之一。 書工狂草, 學(xué)懷素。 亦能詩, 有 《蛟湖詩鈔》。傳世畫作有 《墨菊圖》、 《仕女圖》、 《歸漁圖》、 《醉漁圖》、 《蘇武牧羊圖》、 《采藥仙人圖》、 《絲綸圖》、 《三仙煉丹圖》、 《白描神仙圖》等。
這首題畫詩寫一頭贏老病殘的耕牛,充滿了人情味。
按照時序,第三句“春雨一犁鞭不動”應(yīng)調(diào)為首句,然后順序而下,情節(jié)便連貫了。
詩意是說,冒著綿綿春雨,駕上耕牛去犁水田,但是任憑你鞭子抽打,耕牛卻動也不動,原來耕牛已贏老病殘,根本拉不動犁了。于是,就用一根草繩,穿住牛鼻,把它系在柴門上。任它去茍延殘喘,再也無人管它了。一輪夕陽, 送著牧童,空手歸去。
畫家除了在前三句的敘述中,充滿對耕牛的同情外,更在結(jié)句的描寫中,寄寓著對耕牛的一片深情。牧童成年累月地跟耕牛打交道,與耕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現(xiàn)在一旦無牛可放,其悵惘空虛之態(tài)可以想見。 “夕陽空送牧童歸”, 不僅一個“空”字極為傳神地畫出了牧童的悵惘空虛之態(tài),而且是“夕陽” “送牧童歸”,并不是“耕牛” “伴牧童歸”。畫家在形象的選擇和用字的推敲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讀了這首詩,很容易想起封建社會中那些老農(nóng),他們終生辛勞,敝衣惡食,一旦筋力全被榨盡,病倒贏臥于床上,便再也無人過問了。畫家黃慎,出身貧寒,從小經(jīng)過苦難生活的磨練,因而才對那些被人歧視的下層人民充滿同情。他的詩畫,不僅直接取材于這些人,還要運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代這些人一吐激憤。這對封建時代的畫家來說,確是十分難得可貴的。
上一篇:《花下睡鵝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菱塘魚藻》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