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
粉壁衡霍近①,群峰如可攀。
能令堂上客,見盡湖南山。
青翠數(shù)千仞,飛來方丈間。
歸云無處滅,去鳥何時還?勝事日相對②,主人常獨閑。
青陰滿四壁,佳氣生重關(guān)③。
頗與宿心會④,看看慰愁顏。
【注釋】
①衡霍:即衡山,在今湖南衡山縣境內(nèi)。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五岳》:“衡山一名霍山。霍者,萬物盛長,垂枝布葉,霍然而大。” ②勝事:美好的事情。此指欣賞壁上山水畫。③重關(guān):指深深的堂屋之內(nèi)。④宿心:夙愿。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二七、《全唐詩》卷一四九。
會稽王處士,不詳。
這首題畫詩共十四句,一韻到底。首聯(lián)點題,詩人欣賞著壁上之畫,覺得畫中的衡霍諸山仿佛就在眼前,一座座山峰可以讓人攀登而上。一個“如”字,贊畫似真。“能令堂上客,見盡湖南山”二句緊承上聯(lián)而來,因畫如真山,故而足不出戶便可將衡霍山美景盡收眼底。這四句主要稱贊畫家畫藝高超,所繪山景氣韻生動,使人見畫有“雖復(fù)虛求幽巖,何以加焉”(宗炳《畫山水序》)之感。“青翠數(shù)千仞,飛來方丈間”兩句大小對比,動靜結(jié)合,堪稱一詩警句。面對眼前的咫尺畫壁上的千里衡山,詩人覺得是青翠巍峨之衡山忽然從天外飛來,落入一丈見方的墻壁之上,壁上之山就是真實衡山之縮影。接下一聯(lián)言畫中景物。“歸云無處滅”一句,以“無處滅”言畫中之云日夜常存,不因暮色來臨而消逝,這實是繪畫藝術(shù)的特點;“去鳥何時還”一句則以飛鳥去而未歸言畫中實無飛鳥,這樣寫,不但增加了詩的韻味,而且將詩意從畫面延伸至畫外,把畫家心中有、筆底無的畫意申補了出來,亦給欣賞者以無窮的想象空間。“勝事”二句寫主人王處士,他整日過著吟詩賞畫這樣悠閑自得的幽居生活,詩人對他極為羨慕,從中亦顯示了詩人自己的志趣。“青陰滿四壁,佳氣生重關(guān)”二句以藝術(shù)效果寫繪畫藝術(shù):人在屋內(nèi)仿佛處身深山之中,但覺青山森嚴、陰涼遍體,又有云煙氤氳、“山氣日夕佳”之感。可見畫家畫藝精湛,筆墨超妙。詩的最后兩句抒發(fā)觀畫感受,詩人本心向往隱逸生活,因而覺得畫中所繪與自己心愿相符,但自己仍在宦海中浮沉,只能望著畫中的山林,慰藉自己的愁顏而已。
上一篇:《介庵贈古墨梅酬以一篇》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倦繡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