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開。
龍潭中噴射,晝夜生風雷。
但見瀑泉落,如潈云漢來。
聞君寫真圖,島嶼備縈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澤古苔。
幽緘倘相傳,何必向天臺。
崔山人,唐代畫家。唐明皇時隱士,名未詳,歷代畫史、畫論諸書未見記載,是個不大著名的山水畫家。因為有了李白這首題詠詩,才留名于后代。百丈崖,在浙江天臺縣西北二十五里崇道觀西北,與瓊臺相望,四周山勢峭險,崖壁如墻立。下為龍湫潭,水聲潈然,盤澗繞麓,入靈溪。百丈崖有瀑布,極為壯觀,旁有瀑布寺,早廢。崔山人善于描畫百丈崖瀑布,李白聞名后,因作此詩求畫。
全詩用平聲灰韻,一韻到底,然而按詩意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前六句,就百丈崖瀑布的景觀著筆,描繪了它的宏偉氣勢。 “百丈素崖裂”,是說百丈崖的石壁好像裂開著,高峻陡峭,瀑布從中流出。就視覺形象而言,白色瀑布界開百丈崖,好像素崖裂開,表現了畫面構圖,詩意與徐凝《廬山瀑布》:“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相仿佛。從聽覺形象而言,龍潭瀑布聲如風雷,震動得素崖像要裂開一般,極意形容瀑布的氣勢。 “丹壁”,指百丈崖周圍的山石略帶赭紅色。這兩句詩形容百丈崖及其四周山壁險峻的形貌。 “龍潭”以下四句,寫百丈崖下的龍湫潭,潭布噴射,不論白晝黑夜都震響著轟鳴聲,如同風聲雷聲從潭底生出。 “龍潭”兩句,著意表現聽覺形象。人們從遠處遙望,但見瀑布從高處迅速傾瀉下來, “如潈云漢來”,潈(zhong),眾水匯合的地方。瀑布好像匯合了銀河里的水,一起飛落下來。 “但見”兩句,著意表現視覺形象。李白筆下的瀑布形象很多,極其壯美,很有氣勢,如“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二),這些詩句,都是由如練瀑布聯想到銀河,給瀑布形象增添了雄奇的色彩。 “聞君”以下四句,詩人從詠真瀑布轉到詠崔山人的《百丈崖瀑布圖》。崔山人的瀑布圖,非常逼真,詩人稱之為“寫真圖”。 “島嶼備縈回”句,是從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句化出,形容圖上的溪澗盤繞回環,露出水面的廷渚、石塊,星羅棋布。崔山人這幅瀑布圖,是用彩色染過的。 “石黛”,青黑色顏料,古代女子畫眉毛用。 “石黛刷幽草”,是說畫上深綠的草色,用畫眉的石黛染刷過的。 “曾青”,銅礦砂,其色極青,故稱為曾青,可以繪圖。 “曾青澤古苔”,是說畫上深青的苔蘚,用曾青顏料渲染過的。詩的最后二句, 才扣到題目上,表達出“求畫”的意思。 “幽緘”,幽密緘封,表示慎重,語出謝惠連《搗衣》“幽緘候君開”。這兩句意為:崔山人倘肯將珍藏的《百丈崖瀑布圖》密封好請人傳給我,我就不必再到天臺縣百丈崖去觀賞瀑布的美景了。
應該說這首詩只能算是詠畫詩,它與一般題畫詩不同。有的論者認為這首詩“先是描寫瀑布圖繪畫之妙,最后提出自己求圖之意?!?孔壽山《唐朝題畫詩注》)這個解說,還可以討論。因為這首詩藝術構思的基本特征是:由真瀑布而及于瀑布圖,由瀑布圖而引出求畫的意念。詩的前半首描繪百丈崖瀑布自然風光之美,也就是畫家繪畫的對象。詩的七、八、九、十四句才寫到瀑布圖,而且,這四句前冠以“聞”字,說明李白并沒有親眼見到過崔山人的《百丈崖瀑布圖》,只是聽人描述過這幅畫的構圖、色彩,宛如真境,才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動了“求畫”的念頭,寫下這首詩,以詩代柬,請求崔山人贈畫。
上一篇:《梁廣花畫歌》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牡丹》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