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我有元暉古印章,印刓不忍與諸郎。
虎兒筆力能扛鼎,教字元暉繼阿章。
此詩作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這里所選為第二首。
黃庭堅藏有一方刻有“元暉”字樣的古印章,據傳,這是南齊著名詩人謝朓的。謝朓,字玄(通“元”)暉,他的山水詩寫得尤為清新流麗,膾炙人口,如《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就有“余霞散成綺,靜江澄如練”的名句。詩中動態與靜態互補,綺麗與素凈爭輝的畫面,使得唐代大詩人李白也為之傾倒。李白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寫道: “解道靜江澄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其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對于詩人兼書法家、鑒賞家黃庭堅來說,他既敬佩謝朓其人,又特別看重這方刻制俱佳的古印章其物,于是也就視同珍寶,愛不釋手了。
詠印詩的第二、第三兩句,語涉雙關,兼用了楚霸王項羽的典故。據《史記·項羽本紀》載,他身“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是一位叱咤風云的偉丈夫。秦代末年,他和劉邦爭奪天下,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壯劇,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楚漢相爭。最后,項羽失利,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只落得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下常
客觀地看,歷史舞臺上這位悲壯劇的主角,其本身有不少注定要失敗的致命弱點,例如吝嗇于封賞就是其一,而這又怎能調動將士在戰斗中爭先立功的積極性呢? 《漢書·韓信傳》對項羽就有這樣的評語: “至使人有功,當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在古代,印不但是昭信之物,而且可以是官爵權力的標志,所以凡是封官爵總要刻英賜印或授印;辭官總要解印或掛迎…項羽如善于用人的話, 有人立了大功,理應及早封爵授印,但他在爵印刻好后,自己玩惜把弄,致使印角都損壞了,還遲遲不忍賜予功臣。這一“印刓不與”的故事,已成了印史軼事和藝林趣談,曾被清人朱象賢采入《印典》一書之中。刓(wan),就是摩損。黃庭堅《戲贈米元章》詩中的“印刓不忍與諸郎”,就用了項羽的故事。詩人以戲謔夸飾的筆調,以古喻今地寫出了自己對這方“元暉古印章”的珍愛,以至于長期把玩摩損之后,還舍不得給與后輩。
詩中對“印刓不與”典故的運用,不但反義正用,恰到好處,而且還有對照反襯,強調下文的作用。黃庭堅不忍將這方心愛的古印章給與自己膝下諸郎,卻愿將它送給同時代藝術家米芾的兒子。米芾,字元章,是當時著名的書畫家、鑒賞家。虎兒,是米芾之子米友仁的小名,他也擅長書畫,并發展了“米家山水”,世稱米芾父子為“大小米”。 “虎兒筆力能扛鼎”,這是極寫米友仁的筆力雄健,猶如楚霸王那樣有扛鼎的神力,其藝術很有發展前途。
黃庭堅在詩中表示,讓米友仁以“元暉”作為其字,并繼承“阿章”的藝術事業,這樣,就把這方“元暉古印章”贈給小米了。阿章,也就是米芾——米元章,這是一種戲稱,也是一種愛稱。當時,米芾已年過半百,迫切需要將一身絕藝傳給下一代,使之發揚光大,而這也正是詩人兼摯友的黃庭堅所十分關注的。
這首詠印詩,題為“戲贈米元章”,其藝術特色除了緊扣印章,巧用典故,以“元暉”二字一線貫穿外,還以通俗輕快的語言表達了活潑詼諧的情調。然而,活潑中寓含嚴肅,詼諧中帶有理趣,這就是熱愛藝術,尊重友誼,關心下一代,希望事業后繼有人——這正是這首詠印詩的價值內涵。
上一篇:《歲寒三友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