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寬
檜生巖壑里①,凜然歲寒姿②。
眾卉豈不好,貞心少相知③。
南望庾山麓④,北瞻淇水湄⑤。
氣味雖吻合⑥,猶恨道遠而⑦。
生綃才盈丈,一旦聚于斯。
匪藉縮地術⑧,良工親手移。
能事出腕指,托物由心思。
邪人多黨與⑨,蔓草難芟荑⑩。
正士每特立,嘉樹不附麗。
時或倒置之,山苗反離離(11)。
維此一堂上,霜雪同襟期(12)。
聊因草木類(13),竊比唐虞時。
后稷既在位(14),繼以契與夔(15)。
紛紛共鯀輩(16),末路將何為?
【注釋】
①檜(gui):即檜柏,木名,常綠灌木。巖壑:高峻的山峰。②凜然:態度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③貞心:守志不夠,堅貞不屈的本性。④庾山:即大庾嶺,在廣東、江西交界處。⑤淇水:古河名。在今河南北部,古為黃河支流;源出淇山。湄(mei):岸邊。⑥吻合:符合,完全一樣。⑦而:語氣詞,相當于“兮”。⑧匪藉:不是依靠。⑨黨與:同黨的人。《公羊傳·宣公十一年》:“其言納何? 納公黨與也。” ⑩蔓草:雜草。芟(shan)荑:割除。《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荑蘊崇之。”(11)離離:下垂貌。(12)襟期:抱負,情懷。李白《秋夜于安府送孟贊府兄還都序》:“道合而襟期暗親,志乖而肝膽楚越。”(13)因:借,依據。(14)后稷:周的先祖,事見《史記·周本紀》。(15)契:傳說中虞舜之臣,助禹治水有功。夔(kui):傳說中舜時的樂官。(16)鯀(gun):傳說中大禹的父親。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七二。
這首題畫詩以傳統的“松竹梅”為題詠對象,不僅表現出“歲寒三友”凜然不可犯的正氣,以及傲雪斗霜的“歲寒姿”,而且更是“聊因草木類”,抒發了潔介之士知音難覓,不為重用的感慨。
詩人描寫“三友”,并未直言,而是以比較隱晦含蓄的手法加以表現,耐人尋味。“檜生巖壑”,言其深處山林,雖無眾卉的鮮妍,但眾卉卻沒有它的“貞心”勁節。庾山,又名梅嶺,因古嶺上多植梅而名,地處蠻荒;“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詩經·衛風》),更在北方。無論松柏、寒梅,還是翠竹,都身處偏僻之境,而且一向被人們稱作氣味相契的“三友”,也是如此遠隔千山萬水,不由得讓人怨恨起“道阻且長”(《詩經·秦風·蒹葭》)。至于其中原因,讀了下文,便可知曉。在現實社會中,奸邪之人黨羽甚多,如惡草蔓延,遍地都是,想要徹底芟刈都十分困難;“松竹梅”之類的“正士”,風神特立,耿介清勁,卻被“時或倒置之”,棄之山林,絕無出頭之日,與“離離山苗”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不正是左思《詠史》詩“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這一黑暗現實的再現嗎?
在痛心之余,詩人看到這幅畫,不禁又萌生一線希望。一幅生綃,雖才盈尺,然而卻能把這遠隔重山的“知音”“聚于斯”,這并不是用的“縮地術”,而是畫家親手移植而成的。在他的指腕之中,寄托著對“貞心少相知”的一絲愁慮,于是有意將“三友”集此一堂,現出它們“抱節不為霜霰改”(唐·羅鄴《竹》)的襟期懷抱,更使它們分享獲得知音的快樂;同時還寄寓著芟除惡草雜卉的愿望,讓“三友”不再是“英俊沉下僚”(左思《詠史》)。于是,詩人對唐虞堯舜時清明政治的希望,也便是情理之中的了。
上一篇:《山寺律僧畫蘭竹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戲贈米元章二首(其二)》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