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幽人噴墨寫成竹,變化瑯玕作玄玉。
公約贈我兩大軸,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車馬紛紛正馳逐。
曲臺官冷晝掩關,凈掃虛堂展寒綠。
簾間忽有微風來,不動纖枝清滿屋。
憶得遍舟載雪時,曾寄會稽江上宿。
楊杰,宋代詩人。字次公,自號無為子,無為(今屬安徽)人。北宋詩人。嘉祐四年(1059)進士,元祐中,歷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改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他的詩,平易處近白居易,奇崛處近盧仝。有《無為集》。
謝公約是楊杰的友人,他的生平和他的墨竹畫,畫史上缺少記載,詩里提到的“噴墨”畫法,畫學理論書中,也很少見到。楊杰的題畫詩,為我們保存了這方面的資料。
詩分為兩部分,前四句就題寫來;后八句用畫的藝術效果來形容謝公約的畫藝。 “幽人噴墨寫幽竹,變化瑯玕作玄玉”。瑯玕,如美玉般的綠色竹竿。玄玉,黑色玉石。高雅的謝公約用噴墨的方法畫成墨竹,使綠竹變成黑色的玉石。 “公約謝我兩大軸,不比丹青凡草木”,公約贈我兩大幅雅潔的墨竹,不是凡俗的草木畫所能比肩的。這四句都是就詩題上“謝公約”、 “惠”、 “墨竹圖”著筆,寫盡題意。
“六月都城苦炎燠”句起,至尾句,為第二部分。詩人收到謝公約《墨竹圖》的時候,正值炎熱的六月。 “六月都城苦炎燠”,燠(yu),熱。六月的都城開封,酷熱難熬, “車馬紛紛正馳逐”,人們紛紛駕著車馬到郊外避暑。 “曲臺官冷晝掩關”句,是說禮部衙門門庭冷落,白天都關了門。 “曲臺”,秦漢宮名,漢代作射宮,是皇帝考試貢士的地方,后人因以曲臺代稱禮部。楊杰在宋哲宗元祐時代任禮部員外郎,本詩當作于此時。“凈掃虛堂展寒綠”,詩人抱著恭敬的心意,將空堂打掃干凈,展開謝公約的墨竹畫卷。寒綠,指墨竹畫,這里的詩意有二個跳躍,實際上是不同的視覺形象的轉換。詩句先通過竹竿形象的溝通,使墨竹的色澤轉換成綠竹的色彩;然后由綠竹的綠色,轉換成“寒”的感覺。我國古代畫論中早就有“炎緋寒碧”的說法(見蕭繹《山水松石格》,此書系后人偽托),色分寒暖,碧色為寒色,夏日,人們一見碧綠的竹蔭,心底便有涼意。 “簾間忽有微風來,不動纖枝清滿屋”,詩意承上文而向前發展,是說綠竹既然給人帶來涼意,忽然感到簾間有微風吹來,滿屋清爽,消除暑氣,而畫上的竹枝紋絲不動。因為墨竹畫得逼真,因此展觀竹畫,頓使滿屋清涼。詩人通過藝術效果的描寫,極力贊頌謝公約畫藝的高超清絕。最后二句:“憶得遍舟載雪時,曾寄會稽江上宿。”表示答謝之意。這兩句詩,用了王徽之雪夜訪友的典故,晉代名士王徽之于雪夜忽然思念友人戴逵,便從會稽乘船到剡溪冒雪尋訪老友,事見《世說新語·任誕》,后代詩文作家常用它來表示思友、訪友的意思。詩人觀畫后,寫詩告訴謝公約,非常感謝你惠贈竹畫的厚意,有朝一日,我會像王徽之一樣冒雪來尋訪你。結句扣應詩題上的“惠”字,與其他詩句也有了內在聯系,使全詩的藝術結構更為完整、嚴密。
詩中提出用“噴墨”的方法畫竹,很新奇。一般畫論論及用墨方面,講到淡墨、濃墨、潑墨、積墨、焦墨、破墨、飛墨諸法,郭熙《林泉高致》也總結過若干種用墨方法: “斡淡”、“皴擦”、 “渲”、 “刷”、 “捽”、 “擢”、 “點”等,中國畫法里的“用墨”,總是與“用筆”聯系在一起,通過運筆動作的種種變化而造成用墨的變化,而“噴墨”之法卻離開“用筆”,用嘴巴噴吐水墨,這在畫史上很少見,元代湯垕《畫鑒》里記載過這種畫法: “(近世陳容)畫龍深得變化之意,潑墨成云,噀水成霧,醉余大叫,脫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筆成之。”噀(xun),噴也。噴水而成霧,與謝公約“噴墨”而成竹,技法有相似之處。這種技法,總非繪畫正宗,選此詩聊備一格。
上一篇:《論印絕句十二首(其四)》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謝荀慧生贈畫扇》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