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
作者: 張天善戎耀文 【本書體例】
【原文】:
北風其涼,雨雪齊雱(1)。惠而好我(2),攜手同行。其虛其邪(3)?既亟只且(4)!
北風其喈(5),雨雪其霏(6)。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7),莫黑匪烏(8)。惠而好我,攜手同車(9)。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鑒賞】:
詩序說:“北風,刺虐也。衛國并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從詩的內容看,《詩序》所說是對的。據史書記載,在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荒淫腐朽,權臣驕橫無忌,衛國君主廢立頻仍,衛國和鄰國齊、晉、邢以及少數民族狄人,戰事不斷。在當時的諸侯國之間,衛國是政治動亂戰爭較多的一個諸侯國。這種動亂不安的政局,戰爭頻繁的環境,正是產生《北風》這樣主題詩篇的背景和環境。百姓因不堪忍受暴虐腐敗的統治,成群結隊地相率逃去。
全詩三章,章頭兩句,皆用比興手法。其中前兩章的開頭二句“北風其涼,雨雪齊雱。”“北風其喈,雨雪其霏。”是賦、比、興手法的綜合運用。從描寫時令說是直陳其事的賦;從整個詩意看,又是用了興比的手法。詩中的兩個“雨”字,都是名詞用作動詞。“雨雪”就是“降雪”的意思,應讀作第四聲。兩個“其”字,是疊字的一種變式,當它作形容詞頭時,有加重形容詞的意思的作用。“其雱”就是“雱雱”,“其霏”也就是“霏霏”。前二章的開頭兩句,既是寒風大雪的自然氣候的真實寫照,又是國家動亂、災難臨頭的政治形勢的烘染。在饑寒交迫之中,人們顧不得惡劣的自然氣候,紛紛棄家出逃,更加襯托出國家的政治情勢已經緊迫到非常危險的程度,促使人們不得不呼親喚友,遠走高飛。
第三章“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意思是說:“沒有赤的不是狐,沒有黑的不是烏。”(引陳子展先生直解)其比興與前兩章稍有不同,是以比為主的比興手法的運用,即用狡猾的狐貍和討厭的烏鴉來比喻那些統治者,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對他們極為厭惡的感情。
各章后四句,只換用了幾個詞:“同行”、“同歸”、“同車”,所表達的意思基本一致,描寫了群眾逃亡時你呼我應的亂嘈嘈的場面和情景。五、六兩句先是故意提出一個設問:出走逃亡可以緩慢遲疑嗎?緊接著作了干脆響亮的回答:形勢緊迫,不走不行啊!這兩句誠如有人評論的那樣:“一跌一宕,搖曳生姿”。以跌宕之筆,生動地寫出了逃亡者復雜的心緒和形勢的緊迫。
上一篇:《北門》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匪風》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