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薊北門行
(北朝·北周)庾信
薊門還北望,役役盡傷情①。
關山連漢月,隴水向秦城。
笳寒蘆葉脆②,弓凍纻弦鳴③。
梅林能止渴④,復姓可防兵⑤。
將軍朝挑戰,都尉夜巡營。
燕山猶有石,須勒幾人名⑥。
【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年),南北朝時北周著名詩人。字子山,北周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縣)人。庾肩吾子。梁時,任湘東王蕭繹(即梁元帝)國常侍、安南參軍,遷尚書度支郎中、通直正員郎,出為郢州別駕。曾出使西魏,文章為鄴都人士稱贊。梁亡后被強留在北方,因文名先后得西魏和北周優待,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末年,因病去職,卒于隋初。庾信在南朝,詩風類似于宮體,入北朝后,變為蒼勁沉郁,部分詩作清新可喜。其后期詩集南北風格于一體,對后世詩人如杜甫等有很大影響。著有詩文集二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庾子山集》,清人又有《庾開府集箋注》《庾子山集注》。
【詞語簡注】
①役役:每一次戰役、戰斗。
②笳:即“葭”,指蘆葭草。
③纻(音zhù):原指苧麻纖維織的布,此指弓弦。
④梅林:魏武帝曹操曾用望梅止渴法暫時緩解行軍缺水困難,此為用典。
⑤復姓:北魏至北周武將多為復姓。北魏統一前,鮮卑族聚居代北,統一后,代北之人遷居河南,皆定為復姓。北周賜姓也多用復姓。
⑥燕山:指燕然山,在今蒙古國。《后漢書》載:“竇憲為車騎將軍,與北單于戰于稽落山,破之。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紀漢威德。”“須勒幾人名”意為不知還要刻上多少人的功名。
【內容簡析】
《出自薊北門行》屬樂府《雜曲歌辭》,魏晉南北朝以來,主要用以描寫燕、薊風物和征戰辛苦之意。庾信的詩雖則發揮樂府古意,卻融入了自己留居北方的生活體會,與后人的擬古詩有所不同。
全詩所表現的不是一時一地的感觸,而是對邊塞戰爭的總體描摹,所以詩一起頭就說,站在薊門北望,每次戰役都令人傷情。詩人的視野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由眼前的關山月聯想到漢時的關山月,由流向秦城的六盤山水想到自古及今無數人的嗚咽聲,“關山”二句對仗極工,包含了巨大的歷史內涵。“笳寒”二句,寫北地苦寒,天冷草枯,葭蘆變脆,弓弦凍硬,在寒風中發出顫音,都是對北地生活體驗細致入微的景物描寫。“梅林”二句寫領兵打仗的將帥,用了魏武帝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與北魏至北周武將多為復姓的典故,由秦城漢月的歷史回轉眼前現實。“將軍”二句直承上句,寫將軍都尉早上出去挑戰,晚上回來巡營。與末兩句相連,暗含諷刺之意:他們每天忙于戰事,自然可以在勝利后勒功燕然,揚名后世。反正燕然山還有石頭,不知還要刻上多少人的名字呢。
全詩用《出自薊北門行》這一樂府古題,巧妙借用典故和邊塞風物的描寫,對秦漢到魏周北方戰爭無休無止的狀況作了歷史性回顧,委婉地批評了熱衷戰爭的軍中將帥,具有較高的藝術概括力。
上一篇:(隋)虞世基《出 塞(其二)》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