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
韋應物(737—約789),長安人,早年曾在宮廷中任“三衛郎”,專事唐玄宗。玄宗死后,韋應物折節讀書,改變尚俠的志向,成為閑靜清雅的詩人。在唐代宗時期任過縣令,在唐德宗時期任過滁州、江州、蘇州等地的刺史,成為關心民生疾苦的地方官。韋應物的詩能細致描寫感情,表現閑適淡遠的胸襟,并善于寫自然景物,語言工致深切。韋應物學習陶潛、謝靈運、王維諸家詩,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作者在江蘇淮陰一帶客居,遇到了從梁州(今陜西南鄭縣東)來的老朋友,這種異地相逢令人有舊情重溫的欣慰,但十年闊別,鬢發蕭疏,也使人增加了許多老大蒼涼之感。這首詩反映的情感是比較復雜的。這首詩是從回憶過去寫到今日相逢。過去江漢客里相逢,那時節曾經盡量痛飲,為的是怕以后長別無期;果然人事如浮云過眼,別后東西分散,十年的光陰如流水般逝去了。可是時光卻沒有沖淡一分友情,從相逢后的歡言笑語中,使人深感人情如舊,但是互相仔細端詳起來,都能發現各已蒼老,“蕭疏鬢已斑”。本來客游異鄉,老大時候應及早歸去,然而自己卻不能,只好滯留淮上,愁對秋山。
這首詩沒有一點雕飾之處,完全是自然之語,感人之處唯在情真與情深。詩中有兩聯是相對的, “浮云”對“流水”, “歡笑”對“蕭疏”, “一別”對“十年”, “情如舊”對“鬢已斑”,對仗工整,但由于蘊情豐富,態勢自然,使人毫不感到拘制,相反卻大大增強了詩的動情力。在唐詩中本詩是特出的篇章。
上一篇:阮籍《詠懷》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丁督護歌》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