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①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②。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③。
【注釋】
①王昌齡:見《送魏二》。
②吳:古國名。這里指鎮江。平明:清晨天亮時。客:指辛漸。楚山:指辛漸將行經的楚地。
③冰心在玉壺:形容心地純潔,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樣澄明的心。玉壺:玉做的晶瑩的壺。
【詩本事】
這首詩大約作于開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市)丞,辛漸是詩人的朋友,將從潤州北上洛陽。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角。
【賞評】
詩從送別前夜寫起。詩人筆下的雨似乎是從某處悄然涉江而來,彌漫江面,進而緩緩占據了整個吳地的天空。由“連”到“入”,染出了滿紙煙雨。我們可以想見在友人將去洛陽的前夜,詩人不眠地聽著雨聲暗來,先是紙窗,然后是屋頂,繼而荷塘,繼而竹梢,漸漸布滿了整個世界。就著這份潮濕的心情,天明送客遠行,遙望江北,只見楚山獨自屹立在長流而去的江水邊上。到登舟放纜時候,詩人叮嚀辛漸:此去洛陽,親友如果見你而問起我,就告慰他們說,我的心仍如同從澄凈晶瑩的玉壺中捧出的冰心一般純潔,從未染上疵垢!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致使“謗議沸騰”,于開元二十七年貶嶺南。此句其實是蔑視謗議的自譽。
“楚山孤”的“孤”字暗示了詩人獨留南京的孤寂心情,但寫雨用江,寫孤寂用山,其懷抱是何等的清明闊達,果然下來接著“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極見胸襟的句子。無論離愁閨怨,王昌齡詩總有著一份清朗,易識而難學,大概是其人風骨的表現吧。
【詩評選輯】
明·胡應麟《詩藪》:盡謝爐錘之跡。
上一篇:張 籍《節婦吟》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戴叔倫《蘇溪亭》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