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②。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③。
【注釋】
①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后官至尚書右丞,故又稱王右丞。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過著亦官亦隱的悠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合稱“王孟”。其作品主要為山水詩,描繪田園隱士生活、抒寫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全唐詩存詩四卷。
②倍:加倍,更加。
③登高: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茱萸(zhūyú):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扎茱萸袋,飲菊花酒,亦民俗。
【詩本事】
九月九日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家鄉在這一帶。
【賞評】
“獨在異鄉為異客”,一句兩現“異”字,不避重復,寫出了專屬游子的孤獨感受。客居他鄉,人往往覺得自己處處與眾不同、格格不入。下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在人人心中而人人未寫出的好言語,真摯直白,因透悉人情而顯得老到?!斑b知兄弟登高處”和“遍插茱萸”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我們似乎看見一群少年跳躍笑談的活潑身影;詩人遠遠知道今天他們一定已登高去了,大家一處,何等親密歡樂,只可惜少了自己?!吧僖蝗恕比謽O妙,讓兄弟相與登高的圖畫中有了一筆空白,令遺憾感傷之情溢于言外;又是從對面落筆,寫出了“兄弟”對自己的牽掛思念。
這首詩每句都是極好的,每句都寫到了思鄉人的心上,語言平樸而意思真摯。由少年人讀,它是朗朗上口而有詩意的;由中年人讀,會對“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別有深刻感受;而由老年人讀,想必要回憶起少年簡單無憂的時光來。中國講“孝悌”,“悌”就是友愛兄弟。這首詩除了寫出濃濃鄉思,還寫出了純真年代的親友之情,與平凡生活走得這樣近,故而格外清新感人。
【詩評選輯】
①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六:子美《九日藍田崔氏莊》云“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王摩詰《九日憶山東兄弟》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朱放《九日與楊凝崔淑期登江上山有故不往》云“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此三人類各有所感而作,用事則一,命意不同。后人用此為九日詩,自當隨事分別用之,方得為善用故實也。
②明·顧璘《批點唐音》卷十三:真意所發,切實故難。
③明·吳逸一《唐詩正聲》卷二十:口角邊說話,故能真得妙絕。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
④明·唐汝詢《唐詩解》卷二十六:摩詰作此,時年十七,詞義之美,雖《陟岵》不能加。史以孝友稱維,不虛哉!
⑤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卷十九:即《陟岵》詩意。誰謂唐人不近“三百篇”耶?
⑥清·張謙宜《齋詩談》卷一: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凄涼。
⑦清·吳瑞榮《唐詩箋要續編》卷七:右丞七絕,飄逸處如釋仙仗履,古藻處如軒昊衣冠,其所養者深矣。
上一篇:李 白《烏夜啼》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