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轉,
轉山青,
耽誤盡,
少年人。
——元·脫脫等撰《金史·五行志》
這是宋金戰爭時代反戰的民謠。雖然作為童謠被記錄下來,在兒童口頭流傳,但其作者卻不是兒童,而是對戰亂深為不滿的人民群眾,甚至很可能是被迫參加戰爭的士兵們。
據《金史·五行志》記載: “興定……五年三月,以久旱,詔中外,仍命有司祈禱。十一月,壬寅,京師相國寺火。十二月丁丑,霜附木。先是,有童謠云: ‘青山轉,轉山青,耽誤盡,少年人。’蓋言是時人皆為兵,轉斗山谷,戰伐不休,當至老也。”(中華校點本第543頁)興定是金宣宗的年號,興定五年為1221年,當時由于連年征戰,金國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年青人卻被征入伍, “人皆為兵”,充當炮灰。這首民謠寫他們離鄉背井,長途行軍,在山路上轉來轉去,轉得暈頭轉向。似乎不是自己圍著山打轉而是“青山轉”,山在圍著自己轉,轉著轉著霜降葉落,轉著轉著,一年又過去了。這樣的形象描寫富于動感,生動地表現出了那種無休無止的征戰給人民心理上造成的動亂印象。當時金兵南下,入侵中原,戰事反復,遷延日久,“耽誤盡,少年人”,說明這種不義之戰,迫使青年人為統治者賣命,白白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如此哀嘆的口吻,如此傷感的情緒,真可說是令人刻骨銘心的了。不由得不使人對這戰亂頻仍的世道深痛惡絕。
“青山轉,轉山青”,這兩句顛倒句法,首尾相連,用雙聯珠格,構成一種回旋結構,像“一二三,三二一”一般,也是一種簡短的回文。這是很巧妙的重復手法,詞序的顛倒變化,使人產生運動的感覺,而其內容則相同,反復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種回旋結構,在句子形式上回轉如旋,與“轉山”的動作相呼應,使人感到轉山的時間之長,次數之多,簡直多得不可數計,沒有個盡頭。這種巧妙的藝術暗示令人贊嘆。
上一篇:《六合縣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寫封書兒》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