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太平山房》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青陽縣陵陽鄉所村。又名聚德堂。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7年),陳馨(名熙,字孟賢,號積善,曾任饒州徑路)建造,是一座保存完好,造型美觀、規模宏偉的古代學宮。太平山房,呈長方形,座北朝南,共五進,磚木結構。面闊16.5米。進深71.0米,建筑面積為1173平方米。正面牌坊墻高10米,飛檐斗拱,翹角凌空,花磚鑲邊,山水壁畫,映帶上下左右。正中勒刻偕書“積善”兩個徑尺大字。旁門六個,東西牌坊四對。內廳有明柱116根,都有合抱之粗。廳中雕梁畫棟,浮雕畫坊,富麗堂皇。后進為二層樓閣,下層前沿是大理石板浮雕,中嵌荷花柱扶欄,浮雕上的山水人物,故事性強,雕刻細膩,栩栩如生。樓上廳堂前沿是木制欄桿,裝配方格雕花巨窗。云紋柁梁,列架穿方繪有戲文故事,兩廂配前伸的紅樓朱閣。清代咸豐三年(1852年)重修前廳,并刻有《續捐義學太平山房碑記》。太平山房,以美觀的造型,高超的工藝,使其具有多方面的考察和觀賞價值。197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將太平山房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詠《天柱山風景名勝區·天柱晴雪》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太湖風景名勝區》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