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風景名勝區·天柱晴雪》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天柱山莊以北300米處的崗脊上。一堆銀白砂礫,狀基美女素妝側臥。在陽光輝映下,蛟瑩如雪,明李匡詩贊:“千年萬年雪不消,五月六月寒常住”。砂丘本不為奇,而在千米以上的山野叢綠之中,“寶氣勝如銀”,“晴雪”更難尋,堪稱天柱山風景區之絕。
〔古詩文賞析〕 天柱晴雪 清·丁承培
兩曜曾稱一柱擎,奇峰更比雪山明。
千年練影朝如夕,六月晶光雨亦晴。
皎皎信非冰削出,瑩瑩疑是玉雕成。
何當天半風雷動,水化為霖潤火耕。
這是清人丁承培贊吟晴雪嶺的一首七言詩。“天柱晴雪”明代就列為潛陽十景之一,她是天柱山的一絕。明代以后有不少游人都被這獨具韻美的絕景所陶醉,寫出不少吟詠詩章。
這首詩的一二句,交代了“天柱晴雪”的地理方位,巧妙地隱吟暗詠,回然點題,一開頭就使人領略此景的韻美。第一句寓意“天柱一峰擎日月”,作者不用日月,而用兩曜。第二句的“奇峰”,不是指天柱峰,而是指晴雪嶺;晴雪嶺更比“雪山”還要耀眼晶瑩。
三四句,對仗工整地寫出“千年萬年雪不消,五月六月寒常住”的獨特風韻。“練”,白綾,比喻晴雪嶺如潔白的綢綾,千百年來懸掛在“奇峰”之上,朝夕如常,十分動人。即使在炎夏六月,抑或山雨迷瀠之中,她也是金光耀眼。尤其是雨霽時,晨昏遠眺其景,雖雨亦晴,奇妙無比,令人陶醉。雨后初晴,水滌山青,真是“天教寶氣勝如銀”,如皚皚白雪,陽光下,五彩繽紛,鮮妍絢茜,美不勝收,動人心弦。六月盛夏,更是晶瑩剔透,冰玉交融,透背沁心。
五、六句,具體地寫出了晴雪的形態美。作者借“冰削”、“玉雕”,給人以晴雪的真實美的實在享受。
收尾兩句,是作者感受上的升華。面對這絕妙的晴雪,什么“火耕”、酷暑,無須“風雷”,早已被這“雪不消”,“水化霖”驅之殆盡。
(鄭博文 張王根 徐松苗)
〔現代散文〕 在天柱山,即使是火熱的六七月天氣,也能看到白雪皚皚的山峰,而且千年不化,可謂天柱一大奇觀。
天柱山夏日觀“雪”最好地方在青龍澗,從那里向西往北一拐就是晴雪峰,站在山巒之間轉身向南觀望,只見翠綠古松之上一堆白雪閃閃發光,特別是在驕陽照射下,那鹽積玉疊的山峰光彩奪目。月夜觀賞,猶如天宮瓊瑤,清輝襲人。但是當人們踏在這山峰上時,原來卻是滿坡晶光四射的白砂,走在砂上還會一陷多深,吱吱作響,在這遍坡蔥翠的山林中,怎么會出現這樣一座白砂山峰呢?原來天柱山青龍澗一帶山體多為花崗巖長石體,長石內含有石英等多種元素。年深日久,長石被雨水溶解變成高嶺土,高嶺土中的其它元素隨風就雨流失,只留下了石英砂體白而發光,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的亮光看去就象雪山一樣的美妙。據說這些石英砂如經過海水的浸染,天長日久還會凝結成石英石,成為生產玻璃的好原料。因此,天柱晴雪也就成全國聞名的一大奇觀。
(項有彬)
上一篇:詠《天柱山風景名勝區·天柱峰》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池州·太平山房》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