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櫆
影形相贈幻非常,終古浮生一電光①。
寄語五陵年少客②,休從前度認劉郎③。
【注釋】
①終古:久遠。浮生:人生。《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②寄語:傳話,轉告。五陵:指豪門貴族聚居之地。③前度:前次,上次。
【評說】
本詩選自劉大櫆《劉大櫆集》卷一五。
劉大櫆(1698—1780),清代文學家,字耕南,一字才甫,號海峰,安徽桐城人。貌豐偉,性直諒,自幼好讀書,工為文章。嘗以文謁方苞,為其褒揚,自是名大著。雍正間兩舉副貢生。乾隆中,舉薦鴻博、經學,皆罷。后出為黟縣教諭,數年又去官歸鄉。大櫆工于古文,兼集前人之長,镕諸家為一體,論文重神氣音節,與方苞、姚鼐合稱為桐城派“三祖”。著有《海峰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0年據以點校,出版《劉大櫆集》。
《劉照村自鏡圖》是一幅別有趣味的人物畫。此詩題下原有一段自注,簡單介紹了畫面:“其圖用二童子夾持少時畫像,橫卷于榻前,更用一童子向主人,主人捋須對鏡。”一邊閑然自在捋須晃腦,面對鏡子,完全沉醉于自我的天地之中;一旦從沉醉中清醒過來,回顧其旁的少時畫像,不禁感慨萬千,嘆時光的遷逝,人世的滄桑變故。這首題畫詩就抓住了畫中人的這一細微的心理活動,加以細致的刻畫。
當“我”從鏡子里的虛影幻形中脫離出來時,頓然只覺人生如浮云,飄然而逝,甚至于乃似疾掣的電光,少時畫像中的青春活力,歷歷在目,仿佛如在眼前。歲月無情,時光倏逝,而鏡中的我早已長須滿面,兩鬢飛霜。所以要轉告五陵年少,若要尋找當年的劉郎,再也不能憑藉上回所見的外貌特征和印象了。畫中人物對少年往事的回憶,以及對時光的追惜之情,就一句“休從前度認劉郎”達到了高潮,詩作至此戛然而止,使讀者深深陷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索和回味。
上一篇:《題蘭竹石圖冊頁》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劉相公三湘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