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寫詩,貴在獨創,“以出新意去陳言為第一著”(袁枚《隨園詩話》卷六)。詩中應有詩人自己獨特的東西。李白的這首詩不落俗套,不同凡響,它以奇特的聯想和夸張,通過生動新穎的比喻,描繪了廬山瀑布的雄奇壯觀,抒發了詩人對祖國美麗河山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點明瀑布的位置,渲染瀑布的環境。香爐峰是廬山勝景之一,古時有瀑布自峰巔傾瀉而下,現在已經消失了。郁郁蒼蒼的香爐峰水氣郁結,煙霧繚繞,在陽光的照射下,蒸蔚著紫紅色的煙霞,景色異常神奇。在這里詩人只用一個“生”字,便十分生動地狀寫出了煙霧蒸騰上升的動態。山壑間一團團紫色的煙霧不斷升起、飄散,高高的山峰猶如一尊聳入云霄的巨大的香爐,那飛繞回旋的煙霧就仿佛是從香爐中生出來的一樣。詩人要描寫的瀑布就處在這樣一種神奇的環境之中。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是寫站在遠處看到的香爐峰前瀑布的形象。遠遠地望去,一道瀑布從高山峭壁上奔瀉而下,銀光閃閃,珠玉飛濺,就好象垂掛在面前的河流一樣。一個“掛”字,確切地描寫出了瀑布高懸的壯美形象。
前兩句詩人從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出發,平實地、概括地寫出了廬山瀑布的形象。詩,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但它不是生活的自然主義的翻版,不是機械的照相式的反映,詩人必然要按照自己的美學理想進行較多的藝術加工,使其更加典型化。在后兩句中,李白在前面實寫的基礎上,馳騁豐富而奇妙的想象,熔夸張和比喻于一爐,寫盡了廬山瀑布磅礴的氣勢,抒發了詩人遙望瀑布時獨特的主觀感受?!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句,詩人極盡夸張之能事,用“三千尺”這樣一個夸大廠的虛數,狀寫出了廬山瀑布源頭之高,瀑布之長。流水電奔雷鳴從高不可測的峰頂傾瀉下來,令人驚心動魄,目瞪口呆,簡直疑心是天河從九重云霄飛落了下來!這后兩句把天外奇想化作了瑰麗的詩句,真是絕佳之筆。蘇軾曾經贊美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p>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游歷過許多名山大川,對祖國的壯麗山河十分熱愛,不論是山林丘壑、流泉飛瀑,他都熱情吟詠,放懷歌唱。他是一個寫瀑布的能手,泰山瀑布、巴山瀑布、戴天山瀑布、九華山瀑布……都曾進入他的詩篇,但是獨有這首《望廬山瀑布》膾炙人口,最受人喜愛。這是因為李白曾經隱居廬山,對那里的瀑布有較為深入的觀察和感受,才寫出這首既新且奇的歌詠廬山瀑布的千古絕唱。
上一篇:《望岳·清·李因篤》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望海潮·宋·柳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