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柳永在這首詞里,以極富表現力的筆墨,十分引人入勝地描繪了杭州綺麗的水和繁榮的景象,使讀者仿佛親臨其境,有目不暇接的感覺。
開篇三句,點出了杭州是“東南形勝”之地,江浙的大都市,自古以來就很繁榮,作者從“東南”寫到“江浙”,寫到“錢塘”(今杭州),范圍由大到小,視線由遠及近,就層次分明地點出了杭州所處的重要位置。緊接著,作者集中筆力,捕捉了典型
物,描繪了錢塘的富,錢塘的美:如煙的柳,如畫的橋,擋風的簾,翠色的幕,而“十
人家”就生活在這優美的環境之中,一個雙聲連綿詞“參差”,更和諧地道出這個
都市的繁華?!傲?、“橋”、“簾”、“幕”、“人家”,本都是可以觸摸到的具體東西,卻
人們感受到文字以外的許許多多的無形的東西。杭州的美,杭州的富,到這里作
已作了初步的體現。
順序寫來,作者把人們的視線從“十萬人家”,引向了給杭州帶來舟楫之利,來富庶的錢塘江。先寫參天大樹環抱著的江堤,次寫江濤翻卷著的如霜似雪的
花,再寫錢塘江的險要、寬闊。作者不用濃墨重彩,只是幾筆勾勒點染,就把錢塘
的形態特征,描繪得歷歷在目。這三句,又扣住了上文的“東南形勝”。
作者寫江,也是為了突出城之美,城之富?!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這三句是進一步描繪社會的繁華。一個“列”字,一個“盈”字,一個“競”字,淋漓盡致地鋪寫彼時彼地人們珠寶之多,服裝之美及其爭著攀比的心理狀態。
換頭再寫杭州的山山水水。西湖分外湖、里湖,故稱“重湖”;重重疊疊的山峰,謂“疊”;“清嘉”是清秀美好的意思。這句一領便帶出了山上的“三秋桂子”,湖面的“十里荷花”。寫得自然,清秀。作者的文筆,就象其筆下的杭州山水美景一樣,把湖和山,荷花和桂子,變成了一幅美好的圖畫,形成了鮮明的意境。讓人只管嗅桂香,賞荷美,竟然忘記了桂子和荷花之不同時,陶醉在美的境地之中。據《錢塘遺事》載:“柳耆卿作《望海潮》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起投鞭渡江之志。”這顯然是過分的夸張,但足可見此詞寫得何等優美,流傳又是何等的深遠。
以上是主要寫杭州的湖光山色、社會風貌。接下去“羌管”三句是寫湖上的居民。悠揚的笛聲在晴空中飄浮,優美的菱歌在夜空里蕩漾,垂釣的老翁怡然自樂,采蓮的少女笑逐顏開,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詞中有粉飾太平的傾向,但柳永所處的時代也確是北宋王朝經濟發展處于鼎盛的時代,在他的詞中反映太平盛世的景象,也就十分自然了。
如果說前文是把杭州畫成一幅清麗舒徐的山水畫,那么再加上“羌管”三句,就使整個畫面變活了,其間有遠有近,有虛有實,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可見這三句,就象在清麗的詞采描繪中注入了濃郁的情致,讀來更使人趣味盎然。
寫杭州的風物、人情,杭州的美、富,到此已鋪寫得十分充分,似乎可以收筆了。
且慢,因為這首詞是作者寫來獻給錢塘官長孫何的,倉猝煞尾,未免顯露得太草率。請往下看:“千騎擁高牙”,是寫孫何出來時的聲勢煊赫,“千騎”指隨從之盛;牙是軍前大旗。寫孫何的“乘醉聽簫鼓”和吟詠風景、欣賞“煙霞”是為了突出他的身居要位,仍葆儒雅風度和本色。這三句,客觀上也多少反映了當時上層人物的不理政事,一味驕奢淫佚,茍且偷安的社會風氣。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兩句,是說將來回朝做官,好去把杭州美景夸耀一番的意思??梢?,這是作者對孫何的良好祝愿。結尾兩句既交代了寫這首詞的緣由,當然其中不免有恭維奉承之意,但又仍歸結到對杭州的贊美,使得全詞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上一篇:《望廬山瀑布·唐·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杪秋登太華山絕頂(其二)·明·李攀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