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黃忠頌》原文|譯文|賞析
將軍氣概與天參①,白發猶然困漢南②。
至死甘心無怨望,臨降低首尚懷慚。
寶刀燦雪彰神勇,鐵騎臨風憶戰酣。
千古高名應不泯③,長隨孤月照湘潭④。
【釋詞】
①參(shen):星宿名。與天參:和天上的參星一樣高的意思。
②漢南:概指江漢平原的南部區域。這里特指長沙。
③不泯:泯,滅。不滅。
④湘潭:此處指湘江,流經湘潭。借指長沙。
【賞析】
關羽攻取長沙,與長沙太守韓玄手下老將黃忠大戰三日,不分勝負。在第二天交鋒中,關羽欲用拖刀計砍殺黃忠。不料回頭看時,正巧黃忠戰馬前失,被掀在地上。關羽不忍乘人之危,雙手舉刀猛喝曰:“我且饒你性命! 快換馬來廝殺!”第三日,黃忠奉命用箭射殺關羽,但一想到昨日關羽不殺之恩,他不忍便射,拉了兩次虛弓,第三次射在關羽盔纓根上。關羽“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今日只射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待黃忠回城,太守韓玄以黃忠不力戰,有通敵之嫌,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被魏延救下,并乘勢殺了韓玄,迎蜀軍進城。劉備得知這一切,親自往黃忠家相請,黃忠才出降,并求安葬韓玄。小說家大為贊賞黃忠的英武、氣節和忠義,以詩頌之。
黃忠是劉蜀的五虎將之一,有“萬人敵”之勇。披肝瀝膽,老當益壯,英名遠揚,但這都是在劉備麾下的事情。當年,他在長沙太守韓玄手下,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能開二石之弓,百發百中,但年近六旬,只是一名地方郡縣的武將。小說家頗為黃忠武藝高強又不逢機遇而嘆惋:“將軍氣慨與天參,白發猶然困漢南。”縱觀黃忠的一生,如果以《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描寫他隨劉備征吳,在猇亭一戰中被吳將馬忠一箭射中肩窩,死于軍營,時年七十五歲而推論,那么其走向輝煌的時期,則是六十一七十五歲這一段。而他的英年,不僅沒有鷹揚天下,反而長期困守在一隅之地,還幾乎被誤殺。正是這種經歷磨煉了他的忠義、勇武和名節,成為一代雄杰。
“至死甘心無怨望,臨降低首尚懷慚。”黃忠被長沙太守韓玄指責:“汝前日不力戰,必有私心;昨日馬失,他不殺汝,必有關通;今日兩番虛拽弓弦,第三箭卻只射他盔纓,如何不是外通內連?若不斬汝,汝為后患!”這是其一,誣陷。當眾將為黃忠求情,一概被拒絕。這是其二,無情。魏延救起黃忠,號召殺死殘暴不仁的太守時,黃忠非但不仇恨這誣陷他殺害他的無情之徒,反而攔擋魏延的舉動。這是他的忠。魏延開城,關羽請黃忠相見,黃忠托病不出;劉備親自登門拜訪,黃忠請求安葬韓玄,這又是他的義。黃忠為臣以忠,事君以義,體現出封建時代的高風亮節。
“寶刀燦雪彰神勇,鐵騎臨風憶戰酣。”形象地刻畫了黃忠的武藝高強,英勇絕倫。黃忠在小說中一亮相,便是和關羽對陣,“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不得不令自負的關羽暗中佩服“老將黃忠,名不虛傳”。試想關羽此時正是四十多歲的壯年,而黃忠年長其二十多歲;關羽武藝超群,神勇蓋世,黃忠卻能和他勝負不分,其勇武令人可想而知。仿佛眼前浮現出一位銀須飄灑的老將,寶刀飛舞,光燦如雪,鐵騎嘶鳴,往來沖殺……
《三國演義》詩詞對情節中活著的人物贊美不太多;即使以詩贊美武將關羽、張飛、趙云,也是一事一贊,沒有全面的評贊。因此像黃忠這樣一亮相,就用如此激賞的詩句做一全面的評價,以七律的形式,如此重彩濃墨地給予高度的贊頌,還是第一人。“千古高名應不泯,長隨孤月照湘潭。”黃忠歸降后,隨劉備入川,從此再也沒有回到他長期生活和戰斗的地方。而他的英名與千古同在,與日月同輝,永遠留在長沙百姓的心中。可見,小說家對黃忠敬慕之至。
上一篇:三國詩詞《黃忠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一點櫻桃》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