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辭賦文學發展概況·張衡
張衡(78-139) 字子平,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北)人。年少好學,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不熱衷于仕途,而專心于學問,年輕時就寫了著名的大賦《二京賦》。至安帝永初五年才應召為郎中、尚書侍郎,后改任太史令,主管全國天文、地理、氣候等觀測工作,前后達十四年;順帝陽嘉中,提升為皇帝顧問的“侍中”,后出任河間相,又召人京為尚書,任職不到一年,因積勞成疾而卒,享年六十二。
張衡在我國歷史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物。郭沫若曾譽張衡說:“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的確,他既是兩漢時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科學家。他精通天文、歷算,創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候風地動儀);測出太陽和月球的角直徑都是半度,黃赤交角為24°,又說明月光是日光的反照。此外,他還創造了自動轉向的三輪指南車和能自動飛翔的木雕。天文著作有《渾天儀圖注》和《靈憲》,提出宇宙無限的主張。
張衡為人深沉持重,富有正義感,在潛心治學的同時,對國家社稷也很關心。見到順帝當國,朝政日衰,國力陵替,即上了《陳事疏》,希望循禮治國;還呈過《駁圖讖疏》,對西漢成帝以來,當權者利用“欺世罔民”的妄說,實行愚民統治,進行了痛斥,要求“一禁絕之”。他的許多辭賦作品,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批判性。
張衡現存文學作品較多,流傳的有《溫泉賦》、《南都賦》、《二京賦》、《思玄賦》、《歸田賦》、《髑髏賦》和《周天大象賦》等八篇,以及《羽獵賦》的殘篇;還有詩歌作品《同聲歌》和《四愁詩》,以及散文《應間》、《七辯》、等等。其中最負盛名的有《二京賦》、《歸田賦》和《四愁詩》、《同聲歌》。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張河間集》傳世。
上一篇:元明清及近代散文·明代散文·張溥
下一篇:魏晉唐宋辭賦·陶潛·歸去來兮辭(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