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歐陽修·采桑子》歐陽修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①,綠水逶迤②。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③,不覺船移。微動漣漪④。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釋 ①短棹(zhào):小槳。西湖:潁州(今安徽阜陽)西湖,在州城西北。②逶迤(wēiyí):水流或道路曲折綿長。③琉璃:一種釉料,光滑潤澤,一般為綠色或黃色。詩文中多用以比喻晶瑩澄碧之物。④漣漪(yī):水波紋。
鑒賞 位于潁州城西北的西湖是潁河與其他諸水匯流之處,有三里長、十里廣,唐宋時為宴游勝地,也是與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并稱的名勝之處。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很是喜愛潁州西湖風光,他曾在《西湖念語》中寫道:“雖美景良辰,故多于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并游或結于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為此,他“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作了十首記游寫景的《采桑子》。本詞為第一首,寫西湖美好的自然環境。
全詞以小舟的行進為線索,將一組畫面串聯了起來。“輕舟短棹”寫舟之短小輕便,也象征了作者輕松愉快的心情?!熬G水逶迤”,語意雙關,明寫綠水綿延,暗寫小船在不覺中行進?!胺疾蓍L堤”,說明堤岸上鋪滿了芳草,也暗寫了一路水道的曲折綿長。西湖湖面清波蕩漾,長堤芳草豐茂,整個景色已經讓人賞心悅目了,再加上一路絲竹相隨,動聽悅耳,怎能不令人陶醉?!半[隱”,寫出了笙歌之悠揚,暗示了水面開闊,給人一種縹緲之感?!疤幪帯保瑢懗隽烁杪暼暨h若近,裊裊不絕,也暗示了游人之多,一幅鶯歌燕舞、游人同樂的和諧情景。
王羲之觀鵝圖(局部) 【宋】錢選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下闋寫小船在湖面滑行前進,極其輕盈靈動。“琉璃”是固體,而湖面是液體,用琉璃比喻水面,有化流動為凝固之妙,極寫水面之平整溜滑?!安挥X船移”,更從主觀上加強了這種感覺,給人一種身在畫中游的感覺,也營造了一種極其幽靜的氛圍。“漣漪”本不易覺察,“微動”更是輕細之極。這也為寫船動作了暗示。結句寫沙禽受驚,撲棱棱而起,掠岸盤旋飛舞,蔚為壯觀。仿佛像交響樂的結尾,極幽細入微、寂靜將無,這時候突然管弦齊鳴,聲樂大作,蓬勃而起,又突然戛然而止,給人以余音繞梁,經久不絕之懷想。
全詞主要采用了反襯手法寫景,突出表現在以動寫靜來反襯湖面以及堤岸的幽靜寧謐,“閑雅處自不可及”(清許昂霄《詞綜偶評·宋詞》)。寫笙歌悠揚,以鬧襯景,正因為湖面的寧靜,才能不見其人而聞其聲。寫沙禽掠飛,以亂寫靜,正因為平時湖面幽靜,沙禽才會因波動受驚而飛。景物的描寫,也反映了作者的怡然自得之情。小舟輕快、綠波蕩漾、笙歌悠揚、沙禽掠飛,作者的筆調顯得無比輕盈靈快,這正是作者恬靜美好的心情和輕松愉快心態的表現。(李飛躍)
集評 清·王國維:“宋人宴集,無不歌以侑觴。然大率徒歌而不舞,其歌亦以一闋為率。其有連續歌此一曲者,如歐陽公之《采桑子》,凡十一首;趙德麟之《商調蝶戀花》,凡十首。一述西湖之勝,一詠《會真》之事,皆徒歌而不舞,其所以異于普通之詞者,不過重疊此曲,以詠一事而已。”(《宋元戲曲史·宋之樂曲》)
俞陛云:“下闋四句,極肖湖上行舟,波平如鏡之狀?!挥X船移’四字,下語尤妙?!?《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鏈接 歐陽修論詩。歐陽修是北宋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領導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對中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在詩歌理論史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作為文壇領袖,他非常欣賞和推重梅堯臣的詩歌,他認為梅詩“本人情,狀風物,英華雅正,變態百出”,所以能“感人之至”(歐陽修《書梅圣俞稿后》),借推重梅詩來倡導詩體雅正、風格變化和具有感染力的詩風。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評價梅堯臣和蘇舜欽的詩曰:“子美(蘇舜欽)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圣俞(梅堯臣)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彼€在《梅圣俞詩集序》中提出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詩學命題:“窮而后工”,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都很大。
聯章詞。在同調或異詞之下用若干首詞作組合成套的詞體,謂之聯章詞,又稱聯章體。它一般用以表現同一種或同一類的內容題材,用聯章的形式來擴大詞體的表現功能,達到單篇詞作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唐五代即已出現此種詞體,如敦煌寫卷中就保存了大量的此類作品,較著名的有《搗練子》4首歌詠孟姜女故事,《定風波》3首分詠三種傷寒病癥,《長相思》3首描寫三種商旅遭遇等;此外,如“花間詞人”牛希濟《臨江仙》7首,分詠傳說中的神女故事;和凝《江城子》5首描寫男女歡會之情事等,皆以同調多首聯舍而成。至宋代,聯章詞體也較為流行,并有所發展。如本篇及其后九首,分詠潁州西湖四時風物,與唐五代的聯章詞體相同;此外,如趙令畤的《商調蝶戀花》鼓子詞12首,演唱中唐詩人元稹《會真記》里的故事,毛滂《調笑》轉踏一套12首,分詠古代美女等等,則是體制比較復雜的聯章詞。(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宋代歌舞表演的開場白——致語。宋代用于歌舞表演開場前的音樂或說白,謂之致語,又稱念語,多用詩體或駢體寫成。宋代聯章體的詞作前面一般都保留了致語的形式,用以說明創作背景、表演目的?;蚱鸬交钴S氣氛等作用。較早運用和保留致語的,如本詞,開頭就有一篇《西湖念語》,文云:“昔者王子猷之愛竹,造門不問于主人;陶淵明之臥輿,遇酒便留于道上。況西湖之勝概,擅東潁之佳名。雖美景良辰,固多于高會;而清風明月,幸屬于閑人。并游或結于良朋,乘興有時而獨往。鳴蛙暫聽,安問屬官而屬私;曲水臨流,自可一觴而一詠。至歡然而會意,亦旁若無人。乃知偶來常勝于特來,前言可信;所有雖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舊闋之辭,寫以新聲之調,敢陳薄技,聊佐清歡?!痹诋敃r這篇“念語”是用作表演的,今天讀來,則相當于一篇詞序。(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采桑子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①,狼藉殘紅②。飛絮濛濛③。垂柳闌干盡日風④。笙歌散盡游人去⑤,始覺春空⑥。垂下簾櫳⑦。雙燕歸來細雨中⑧。
注釋 ①群芳:百花。南朝齊謝朓《酬德賦》:“覽斯物之用舍,相群芳之動植?!雹诶墙澹嚎v橫散亂。③濛濛:形容細雨。比喻柳絮滿天飛揚如細雨。④闌干:橫斜貌。⑤笙歌:吹笙伴奏,指音樂伴奏。白居易《宴散》:“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⑥春空:春意消失。⑦簾櫳:窗簾和窗戶。櫳,窗上欞木,代指窗戶。⑧雙燕歸來:五代南唐馮延巳《采桑子》:“雙燕歸棲畫閣中。”
西湖十景圖之花港觀魚【宋】 葉肖巖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第四首,寫西湖暮春的景色。
歐陽修是一位達觀之人。他自宋仁宗天圣八年(1031)榮選甲科進士被朝廷任命為京西推官起,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從政生涯里,有過數次遭貶的經歷。又因剛正不阿、敢于說話、秉公辦事、心胸坦蕩,不斷受到皇帝的賞識而官位越升越高,直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也同樣因為這種疾惡如仇的性格和他所堅持的政治立場而不斷遭到皇帝的貶斥和權貴的擠壓,甚至皇帝曾聽信讒言數次貶他到離京畿偏遠的地方當個小官以觀后效。《宋史·歐陽修傳》曾評價他道:“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而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惫賵鋈绱穗U惡,人心如此難測,為政如此艱辛卻并未使他消沉或圓滑起來,反而因此養成了一種放達的胸懷和超然的心態。這首詞就反映了作者的那種從容悠閑、自得其樂的心境。
暮春時節,狼藉殘紅,卻用一個“好”字來定性,讓人極不解。由此也引發了后人無盡的猜想:有人認為畢竟是暮春晚景,加以后句許多描寫是感傷慘淡之景,作者言“好”,其實是有強顏為歡的意思,也有人認為“‘群芳過后’句,帚處即生;‘笙歌散盡游人去’句,悟語是戀語”(清周濟選、譚獻評《詞辨》)。以上揣測,各有依據,但是如果能夠“知人論世”“以意逆志”,對照作者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來讀的話,就會發現這既不是傷春,也不是悲己,而只是他經歷過宦海沉浮、世事滄桑之后的淡定和達觀心態的自然表現。
與前代士大夫那種強烈的功名欲望和張揚個性相比,宋代的士大夫顯得更為內斂。文化的發展進步,使他們相對前人更為注重內心的修煉,養成了一種從容不迫、不悲不傷的文化個性。歷盡宦海劫波的歐陽修晚年定居潁州,并終于此地。一時繁華明滅,面對致仕后的清淡生活,許多人會產生人生遲暮的悲凄之感,至少也會有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游原》)的感傷。但在作者,卻絲毫看不出這種傷感的痕跡。誠如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中所評:“此詞雖意在寫暮春景物,而作者胸懷恬適之趣,同時表達出之。作者此詞皆從世俗繁華生活之中滲透一層著眼。蓋世俗之人多在群芳正盛之時游觀西湖,作者卻于飛花飛絮之外,得出寂靜之境。世俗之游人皆隨笙歌散去,作者卻于人散春空之后,領略自然之趣。”正因為能夠放眼量風物,所以才顯得從容有致,絕無“牢騷太盛”的小家子氣。
但事實上,作者在此篇中也并非一味是優游恬適、波瀾不驚的。清陳廷焯云:“‘始覺春空’,四字猛醒。”(《詞則·別調集》卷二)作者也有常人那種人群散去、繁華過后的寂寥之感,但這種寂寥并非傷感,“垂下簾櫳”也不是自閉自傷。從結句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熱鬧喧囂沒有了,但仍然有闌干下裊娜的垂柳和屋檐下呢喃的燕語相伴,作者乃以一種安詳的態度來對待自然界的暮春景色,對待人生的晚年。
清人先著云:“‘始覺春空’語拙,宋人每以春字替人與事,用極不妥?!?《詞潔輯評》卷一)拙而不笨,含蘊豐富,意味悠長,這正是那種“以春字替人與事”所達不到的效果。(李飛躍)
集評 劉永濟:“小令尤以結語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勢,于結句得之,自然有神韻。如永叔《采桑子》前結‘垂柳闌干盡日風’,后結‘雙燕歸來細雨中’,神味至永。蓋芳歇紅殘,人去春空,皆喧極歸寂之語,而此二句則至寂之境,一路說來,便覺至寂之中,其味無窮,辭意高絕?!?《詞論》)
唐圭璋:“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靜。通篇于景中見情,文字極疏雋。風光之好,太守之適,并可想象而知也?!?《唐宋詞簡釋》)
鏈接 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詩話”。在北宋初年的文壇上,出現了一種“軼事小說”體的新型文學評論形式——“詩話”。第一部“詩話”就是歐陽修的《六一詩話》。歐陽修在《六一詩話》的開頭即開宗明義地說明自己寫作《詩話》的目的:“退居汝陰而集,以資閑談?!痹跉W陽修《六一詩話》出現后,又陸續出現了司馬光的《溫公續詩話》和劉攽的《中山詩話》,這兩部詩話都以“記事”為主,在品評詩句中表達了一些對詩歌的理論見解。
從“記事”為主逐漸向文學批評為主的宋代詩話。以歐陽修《六一詩話》、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和劉攽《中山詩話》為代表的北宋早期詩話,都以“記事”為主,只品評詩句,以表達一下自己對詩歌的見解。到了北宋中葉以后的詩話,詩話“軼事小說”的成分逐漸減少,相應地,文學批評的成分則明顯增多,如魏泰的《臨漢隱居詩話》,雖也有遺聞軼事的敘述,但書中與當時詩壇創作實踐的結合更為緊密,給詩歌的寫作以具體的指示。南渡之后,以張戒《歲寒堂詩話》、姜夔《白石道人詩說》、嚴羽《滄浪詩話》為代表的南宋詩話,已不再注重文壇掌故的記述、用事造語的考釋和尋章摘句的批評,而是系統地發揮、闡述著者的詩歌理論和見解。自此之后,詩話逐漸演變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學理論(尤其是詩歌理論)最重要的載體和形式。
北宋時期的音樂百科著作——陳旸《樂書》。陳旸,字晉之,福建閩清人,北宋時期著名的音樂理論家。他前后耗時近四十年,編定了二百卷的音樂百科全書《樂書》,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進獻給宋徽宗趙佶。全書分為《訓義》《樂圖論》兩大部分?!队柫x》共九十五卷,主要從三禮、詩、書等十部儒家經典著作中摘錄有關音樂的章節文字,逐一進行解釋?!稑穲D論》共計一百零五卷,圖文結合(共計插圖540幅),系統論述了樂律理論、樂器、聲樂、舞蹈雜技及典禮音樂等內容。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陳旸在這部書中真正做到了對當時的古今中外音樂資料兼容并蓄,他不摒棄為多數封建士大夫所卑視的民間及外來音樂。在《樂論圖》部分的樂器、聲樂、舞蹈雜技三項中,陳旸又將它們各分成:雅部(廟堂的)、胡部(外族的)及俗部(民間的)三個類別,其中的俗、胡兩部保存了不少罕見于史籍且非常重要的音樂材料,也是此書最有價值的部分。
采桑子
歐陽修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①。富貴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②。歸來恰似遼東鶴③,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注釋 ①朱輪:涂有紅漆的車輪。古代王侯顯貴所乘的車子。②俯仰:猶言轉瞬之間。③遼東鶴:化用丁令威事,見本詞鑒賞。
鑒賞 本詞為歐陽修十首《采桑子》聯章詞的最后一首,是潁州西湖組詞的總結,同時也蘊涵了作者二十年來的人生感慨。
上闋寫當年作者因為喜愛西湖的美好,所以才來潁州做太守。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五月,歐陽修有《思潁詩后序》云:“皇祐元年(1049)春,予自廣陵(今揚州)得請來潁,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于時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邇來俯仰二十年,歷事三朝(仁宗、英宗、神宗),竊位二府(按,指曾任軍府之樞密副使、政府之參知政事,地位相當于副宰相),寵榮已極而憂患隨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憊矣。其思潁之念,未嘗一日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于文字也。”隨著官位不斷升遷,尤其是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54歲的歐陽修任參知政事,成為執政大臣之一,政治上卻不斷受到排擠、打擊,“榮寵已極而憂患隨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憊矣”,說明了作者對功名的厭倦。
積雨連村圖 【明】 文徵明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歐陽修自宋仁宗皇祐二年秋離潁州知州任改知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到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致仕歸潁州,恰好二十年。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歸隱潁州之后,寄情山水,重新獲得了自由和自我,內心感到特別舒適愉悅,也因此領略了人生的價值。正是在這種淡泊寧靜的心態下,才寫出了一首又一首像《采桑子》這樣寄情山水的佳作。
下闋以丁令威化鶴歸遼比喻自己解職歸隱。據舊題陶潛撰《搜神后記》記載:“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后來詩文中常用丁令威化鶴歸遼的典故來表達世事滄桑之感。在這里作者借用此典,用城郭依舊、人民已新,“觸目皆新”,來形容二十年來的變化之大?!罢l識當年舊主人”,誰人能知道這位年逾六旬的衰翁,就是當年年富力強的潁州太守呢?一種曾經滄海的悵惘與悲涼之感油然而生。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發此語時的那幾多感慨、幾多唏噓。
全詞通過今昔對比和化用典故的方式,抒發了詞人二十年間知潁及歸潁的感受,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慨。風格清新質樸,自然流暢。(李飛躍)
集評 夏敬觀:“此潁州西湖詞。公昔知潁,此晚居潁州所作也,十詞無一重復之意?!?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之“夏敬觀評六一詞”)
采桑子
歐陽修
畫樓鐘動君休唱①,往事無蹤。聚散匆匆。今日歡娛幾客同。去年綠鬢今年白②,不覺衰容。明月清風。把酒何人憶謝公③。
杏園雅集圖(局部)【明】謝環 江蘇鎮江博物館藏
注釋 ①畫樓:裝飾華美的樓房。鐘動:擊鐘,鐘鳴。此處代指奏樂。②綠鬢:烏黑而有光澤的鬢發。古樂府《冬歌》:“感時為歡歡,白發綠鬢生。”③謝公:謝朓(464-499),字玄暉,南朝齊詩人。
鑒賞 這首詞當是作者晚年之作。主要是懷念舊時的酒朋詩侶,如謝絳、石延年、尹洙、蘇舜欽、梅堯臣等人,尤其是蘇、梅二人,與歐陽修關系最為密切。這些摯友都先歐陽修謝世,最后謝世的梅堯臣去世時,歐陽修54歲,曾作《哭圣俞(堯臣)》云:“三十年間如轉眸,屈指十九歸山丘,凋零所馀身百憂?!边@首詞表達的也是這種撫今追昔,傷嘆知交零落之意。
起句中的“君”,當是作者自謂,這在歐陽修詩文中并不鮮見,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弊≡谌A麗的樓閣,聽著美妙的音樂,可是卻難以隨樂高歌。為什么呢? 因為往事如煙,知交零落,沒人可以同歡共娛了。“匆匆”二字既寫出了相聚時間之倉促,也隱含了生命之匆遽,仿佛轉瞬之間,灰飛煙滅?;厥淄拢锸侨朔?,令人幾多感慨,幾多唏噓,自然也就沒有尋歡作樂的心情了。此闋由樂生悲,也符合人之常情。平時人們都追求“快樂”,然而因為“樂”,所以就顯得時間特別短暫,常常覺得還沒有充分享受,已經煙消云散,到了夢醒時分,人們也最易樂極生悲,感觸甚深。
“去年”句承上闋情感基調,通過夸張手法,形象地說明了人生衰老之快?!叭ツ辍薄敖辍笔且环N心理時間,是就人的感受而言。作者當時已經暮年,回首往事,三十年彈指一揮間,黑發變白首,我們從中不難體會到當時他的傷感之情。傷情之極,以情入景是宋詞中常見筆法?!懊髟虑屣L”是觸發人懷想的意象,“明月”代表了思念,“清風”代表了感傷,而“把酒”則有不勝憂愁而借酒澆愁之意。結句隱括了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今日之日多煩憂”的詩意,及化用了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中的詩句:“誰念北樓上,臨風憶謝公。”前代稱謝公者有三,一為謝安,一為謝靈運,一為謝朓。依據文意,此處當指謝朓。作者此時登樓臨風,“憶謝公”是虛寫,而實則以謝朓指代蘇舜欽、梅堯臣等故友。以謝朓作喻,既稱道了故友們的詩名,懷念了當初的友誼,也表達了對他們離去的傷感之情。
全詞語言平易流暢,情感真摯哀婉,風格婉約蘊藉,誠為念友抒懷之佳作。(李飛躍)
鏈接 清風明月本無價。蘇州城南三元坊文廟之東,有一處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的古老園林——滄浪亭,據說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有副對聯寫的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鄙下摮鲎詺W陽修《滄浪亭》詩“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出自蘇舜欽《過蘇州》詩“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清嘉慶年間,江蘇巡撫、楹聯大師梁章鉅在修復滄浪亭時,集成此妙聯。楹聯的旨意,情懷淡泊,妙語連珠且工穩貼切。
采桑子
歐陽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①。老去光陰速可驚。鬢華雖改心無改②,試把金觥③。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
注釋 ①凋零:草木脫落。比喻人事衰敗或人之死亡。②鬢華:花白的鬢發。唐高適《重陽》詩:“節物驚心兩鬢華。”③金觥(gōng):酒器的美稱。
設色山水圖 【明】 文嘉
遼寧省博物館藏
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在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退居潁州后所作。詞中以慷慨悲壯的情調抒發了身世之感。
上闋是帶有感傷色彩的憶舊。十年前(指作者53歲以前)的月白風清之夜,作者正值當年,與朋友們詩酒高會,乘興酬唱,開懷痛飲。那一時期,他曾出守滁州,后來移守揚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岡、大明寺、無雙亭等處嘲風詠月、品茶賞花。特別是宋仁宗嘉祐年間,他由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升遷參知政事,仕途順利?!霸掳罪L清”,色調明朗,象征了詞人處境順利,心情愉悅。十年之后,卻遭遇了許多憂患,甚至當年同席的朋友也多已去世。其中知名的有:謝絳卒于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石延年卒于慶歷元年(1041),尹 洙卒于慶歷七年,蘇舜欽卒于慶歷八年,都是正值英年而逝,歐陽修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懷著沉痛的心情為朋友寫祭文,寫墓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他又患了消渴疾(糖尿病),身體衰弱。神宗即位后,他被蔣之奇誣陷為“帷薄不修”“私從子婦”;又因對新法持有異議,受到王安石的彈劾。種種不幸,接踵而來,正如他在《述懷》一詩中所云:“十年困風波,九死出檻阱。再生君父恩,知報犬馬性。歸來見親識,握手相吊慶。丹心皎雖存,白發生已進?!边@樣的坎坷仕途和艱難人生,怎能不令人感到“老去光陰速可驚”呢!
下闋寫時光的流逝,不幸的降臨,使詞人容顏漸老,華發滿頭,但是卻舊心不改,興致不減,依然像當初詩酒高會時那般豪爽。他把金觥、聽舊曲,仍然可以痛快地大醉一場。在作者豪興正高的興頭,我們也隱約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凄涼之情和深沉感傷。他把一腔憂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以縱酒尋歡來慰藉余年,語言雖豪邁而感情卻很沉郁,帶有一種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思想。詞中接下去就說“試把金觥”。金觥,金色的大酒杯。這里化用《詩經·周南·卷耳》中“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的詩意。與當年乘興把酒痛飲不同,作者酒興猶在,但現在卻含有幾許借酒消愁的意味了。結尾二句緊承前句。詞人手把酒杯,耳聽舊曲,似乎仍然陶醉在往日的豪情盛慨里。“舊曲重聽”的“聽”字讀平聲,此句格律格式為:“仄仄平平?!痹~韻中頗多平仄兩讀字,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詞性、詞義或用法不同,而有兩讀,常見的如“教”“思”“令”“論”“騎”等;第二類為詞性、詞義或用法相同,視格律需要而有兩讀,常見的有“聽”“看”“忘”“醒”“過”等。在這里,詞人“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里聲”,與“十年前是尊前客”相互呼應。舊曲是往日歡樂的記憶,又是再次聽到,一個“舊”字,一個“重”字,懷舊的溫馨和暮年的凄涼之味雜陳。但作者即使談到了十年前后的景況,也并沒有一絲消沉之意,反而意興平添,豪情不減當年。
全詞疏雋深婉,沉郁頓挫。后人選歐陽修詞,此首多被忽略,其實它還是很有特色的,應入選佳作之林。(李飛躍)
長江萬里圖(局部) 【明】吳偉 故宮博物院藏
鏈接 慶歷黨爭。早在仁宗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力諫不當廢郭皇后,忤宰相呂夷簡,被貶逐,揭開黨爭序幕。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上“百官圖”,再忤呂夷簡,被加上“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的罪名,逐出朝廷。余靖、尹洙、歐陽修力為救解,亦被指為范黨而遭貶謫。蔡襄作《四賢一不肖詩》記其事,以范、余、尹、歐陽為“賢”,斥不盡言責并致使歐陽修遭貶的諫官高若訥為“不肖”。士大夫或支持范,或支持呂,互相指為朋黨。慶歷三年(1043)呂夷簡罷相,范仲淹拜參知政事,富弼、韓琦任樞密副使,歐陽修、余靖、蔡襄等為諫官。石介作《慶歷圣德詩》稱頌范仲淹等人,指斥夏竦為“奸”,以“退奸進賢”為慶,夏竦深恨之。范仲淹等人在樞密使杜衍(后拜相)支持下推行新政,在實施過程中遭到反對和抵制。夏竦等人造為黨論,指杜衍、范仲淹、歐陽修等為黨人,并指使內侍藍元震上疏重提景祐朋黨事,稱范等今又“以國家爵祿為私惠,膠固朋黨,茍以報謝當時歌詠之德”。夏竦又誣陷石介為富弼草擬廢立詔書,飛語上聞。仁宗雖不信,范、富不安于位,自請外放,于四年六月、八月相繼出朝。十一月,杜衍之婿、由范仲淹推薦的蘇舜欽坐事除名勒停。五年正月,杜衍罷相,余靖、尹洙、韓琦、歐陽修等人隨即陸續斥逐,支持范仲淹的官員被一網打盡。是年冬,夏竦誣告石介詐死,實被富弼派往契丹聯兵反宋,后又誣稱其聯兵不成,乃往登州、萊州結數萬人欲作亂,至有開棺驗尸議,成為這次黨爭的余波。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馮延巳·采桑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呂本中·采桑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