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氐州第一》周邦彥
周邦彥
波落寒汀①,村渡向晚②,遙看數點帆小。亂葉翻鴉③,驚風破雁④,天角孤云縹緲⑤。官柳蕭疏⑥,甚尚掛、微微殘照⑦。景物關情,川途換目,頓來催老⑧。漸解狂朋歡意少⑨。奈猶被、思牽情繞。座上琴心⑩,機中錦字(11),覺最縈懷抱。也知人、懸望久(12),薔薇謝、歸來一笑。欲夢高唐(13),未成眠、霜空已曉(14)。
注釋 ①寒汀:秋天清寒冷落的小洲。汀,水中的小塊陸地。②向晚:臨晚,傍晚。③亂葉翻鴉:零亂的落葉迎風飄舞形如翻飛的鴉群。④破雁:吹散大雁的行列。⑤孤云縹緲:原指單獨漂浮的云片隨風飄揚,這里比喻貧寒或者客居的人。⑥蕭疏:稀疏,稀少。⑦甚:詞中用以領句,相當 于“正”。⑧頓來:頓時。⑨狂朋:狂放不羈的朋友。⑩座上琴心:《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原以自娛?!嗳甾o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11)機中錦字:錦字,織錦上的回文詩,代指夫妻間以文字華美的書信表達情意。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12)懸望:盼望,掛念。(13)欲夢高唐:此處“高唐”喻男女歡愛,宋玉《高唐賦序》:“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跻蛐抑Hザo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14)霜空:秋冬的晴空。
遠浦歸帆圖(局部) 【宋】 法常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鑒賞 此詞為作者離開長安歸汴京時所做的旅途懷人之作。詞作在固定的篇幅內表達了羈旅、思友、寄內、贈妓等多方面內容,幾層意思之間又互相流動,因而使得作品的感情含量非常豐富。
作品的上片主要表達自己與長安故人的悲秋傷別。起首三句表現詞人在一個秋天的晚上,水行辛苦,舍舟而陸,暫作休息。向晚波落,江中汀渚露出潮水下退的痕跡,這是近景;而目光移向遠處,看到江帆數點,這是遠景。這三句是向江上看去,近鏡頭與遠鏡頭相繼使用,從近及遠構成一個立體的畫面。接下來的“亂葉”三句作者也是抬頭向天上看去,同樣自近而遠,“亂葉”句尚在地上,“驚風”句已在天空,“天角”句目力所及就更遠在天際了。清代陳廷焯在《云韶集》評及此處贊到“翻字、破字煉得妙”,因為“翻”指風中烏鴉被吹得上下亂飛,如同飄零的樹葉;“破”則寫雁陣逆風而飛,驚風迎面吹來,沖散了行列,無怪陳廷焯云“美成詞于渾灝流轉中下字用意皆有法度”(《白雨齋詞話》),可為確評?!肮倭本湔Z出驚人,不說斜陽映柳而說柳掛殘照,已是出語甚奇,而這樣的疑問語氣更值得推敲,作者看到經秋楊柳枯悴,已非柔條裊娜,為什么殘陽還以它微弱黯淡的光映照在上面,使人更增羈旅遲暮之感呢?此疑問句看似無稽,卻可以品讀出此刻詞人的羈愁旅思已經無法抑制了。接下來的“景物”三句用勾勒之筆小節上片,使前文的遠景、近景、天上景、地面景,將所有進入詞人視野的物象組合、融匯為一個整體境界,有開有合,渾厚自然,正如清代周濟所稱贊的那樣“他人已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渾厚”(《介存齋論詞雜著》)。
過片從自然景物轉向詞人的內心世界。到底是這樣蕭瑟的客觀景物催生了作者的“頓來催老”的遲暮之感,還是由于詞人漂泊異鄉,仕途困頓,因此客觀景物也著上了他的主觀感情色彩呢? 這一點我們不必太過計較,可以看作是主觀客觀,互為影響?!皾u解狂朋歡意少”,明寫朋友,其實“歡意少”的何嘗不是作者自己? 當年京華,珠歌翠舞,而今漂泊他鄉,終日為思情牽繞,這樣羈旅之思就和相思之情聯系起來了。“座上琴心”和“云中錦字”二典連用,用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與蘇蕙織錦為回文詩事,寫出詞人夢繞魂牽的緣由。而“也知人”數句,轉而從所戀之人的角度描寫。這種寫法在宋詞里可以追溯到北宋柳永的“想佳人、妝樓颙望”(《八聲甘州》),詞句則從唐代杜牧的《留贈》“舞靴應任閑人看,笑臉還須待我開。不用鏡前空有淚,薔薇花謝即歸來”脫化而來。而周詞比杜詩多了“一笑”的神態,清新愉快,形象生動,猶勝原詩。由于有了薔薇花謝之時重逢的幻象,“欲夢高唐”的企盼也顯得順其自然,然而“未成眠、霜空已曉”又是一層轉折,“霜空”二字從追憶拉回到現實,與前文所描述的寒汀、村渡、疏柳、殘陽、驚風、亂葉、斷雁、孤云首尾照應,開合自如,情意綿綿,回味無窮。(付海婧)
集評 清·黃蘇:“詞旨凄清,情懷暗淡,其境地可于筆墨外思之。”(《蓼園詞選》)
清·周濟:“竭力追逼,得換頭一句出,鉤轉,思牽情繞,力挽千鈞。此與《瑞鶴仙》一闋,皆絕新機杼,而結體各別;此輕利,彼沉郁?!?《宋四家詞選》)
鏈接《氐州第一》詞牌。此為周邦彥根據宋代大曲而創制的新詞調。周邦彥摘取宋代大曲《氐州》的首遍,故名《氐州第一》。王國維《唐宋大曲考·熙州》:“《熙州》一作《氐州》,周邦彥有《氐州第一》詞。”雙調,一百零二字,仄韻。
回文璇璣圖。關于東晉十六國時前秦才女蘇蕙及其《回文璇璣圖》的故事,世上有各種傳聞,主要的有三:一是陜西扶風、武功一帶的傳說,一是甘肅天水的傳說,還有清代文學家李汝珍在《鏡花緣》第四十一回中的敘述,莫衷一是。從現有的《璇機圖》而言,繁簡不一,扶風的《璇璣圖》共841字(見附圖),天水的《璇璣圖》112字(見附圖);從時間上來看,天水的在前,扶風的在后;就內容而言,扶風的與勸夫有關,天水的與救夫有關,皆感人至深。從故事結局來看,一說竇滔看到扶風回文詩后,深為所感,夫婦重歸于好;一說蘇蕙為荷融(荷堅之弟)所逼自縊身死,以悲劇結局;又一說秦王苻堅看到蘇蕙在秦州(即天水)的回文詩后,深受感動,遂為竇滔平反冤枉,官復原職,使夫婦重新團聚。
[附圖]天水的《璇璣圖》112字:
去日深山當量妻夫歸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婦囑不身情貴
陽婆結夫配早織垂時思上何米語
倡發年夫與錦歸去雙少深柴夫誰
好伴奴邁回要凄可寒淚中久料我
豈赦尋文身孤本衣憐家上至別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歸想天今枕日離
子天冷淡尚鶴誰更不久地同鴦鴛
上一篇:《兩宋詞·章謙亨·步蟾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姜夔·淡黃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