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萬俟詠·木蘭花慢》萬俟詠
萬俟詠
恨鶯花漸老①,但芳草、綠汀洲②。縱岫壁千尋③,榆錢萬疊④,難買春留。梅花向來始別⑤,又匆匆,結子滿枝頭⑥。門外垂楊岸側,畫橋誰系蘭舟⑦。悠悠。歲月如流。嘆水覆、杳難收⑧。憑畫闌⑨,往往抬頭舉眼,都是春愁。東風晚來更惡,怕飛紅、拍絮入書樓。雙燕歸來問我,怎生不上簾鉤⑩。
靈谷春云圖(局部) 【明】戴進 德國柏林東亞美術館藏
注釋 ①老:離去,消逝。②但:只。汀:水邊平地。洲:水中的小塊陸地。③“縱岫(xiù)”句:縱使山峰極高。岫,峰巒。尋,古代的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千尋指極高。④萬疊:很多,壓滿枝頭。⑤向來:近來。⑥“結子”句:化用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敝敢咽乔嗝方Y子之時,春日漸去。⑦畫橋:雕飾華麗的小橋。畫,形容橋美。蘭舟:木蘭舟,亦為小舟的美稱。⑧“嘆水”句:往事如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表示事已成定局,不可挽回。杳遠。⑨憑畫闌:倚靠欄桿。闌,同“欄”。⑩簾鉤:卷簾小鉤。
鑒賞 這首詞的主題是傷春,似乎“都是春愁”,但在傷春深處卻彌漫著濃郁的離情,實是借春愁追憶與戀人訣別的往事。
全篇以“恨”字統領,定下了全文的情緒基調。上闋寫景,不是從煙花三月、柳綠花紅的爛漫景色起筆,而是直接寫暮春:此時春花已凋零,鶯啼漸遠漸迷離;萋萋的芳草,在岸邊、小洲靜靜地蔓延,一派清寂?!搬侗谇ぁ币沧钃醪涣舜喝サ哪_步,榆錢再多,也無法喚回春神的留戀?!翱v”字寫出了“無計留春住”的傷感與無奈。韶光易逝,煙華易散,美總是太過匆匆,令人嘆息、心碎?!坝苠X萬疊”一語設奇,避開了錢幣的凡俗,卻別有詩意和韻味,再拈出“難買”,自然妥帖。“梅花”落了春紅,“太過匆匆”。它曾是春的使者,凌寒傲霜,昭示著春的到來,此刻,它也悄然隕墮,移交時節。不經意間,青梅已結滿枝頭,似乎是一種安慰,卻平添年華似水的憂傷,原來一切都在變換。
“結子滿枝頭”句暗含著一則凄美的愛情故事:相傳唐代詩人杜牧游湖州時戀上了一位少女,并與其母約定十年之內來娶。十四年后,杜牧出任湖州刺史,尋訪這名女子,卻發現她已出嫁并生有兩子了。杜牧作《悵詩》祭奠這份情緣,一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寫出了不盡的感傷。作者化用這個典故,也許是在設想他與戀人分離之后的情境,大有物是人非、今昔迥異的傷懷。門外垂柳裊裊,風景依舊,煙柳畫橋曾經是他們幽會之所,而此時的畫橋已無人系舟,遙想當年,她曾在這里留下歡聲笑語,如今她的芳姿倩影已不可再見,橋下那灣春水,靜靜地蕩漾,濺起漣漪層層,勾起詞人多少哀傷。
上篇感情抒發得很內斂,沒有澎湃的激情和深沉的追問,只是讓心緒如水般流動,途經的小渠是如煙的往事,是曾經的愛戀。作者寓情于景,把愛與傷懷融化在如畫的風光中。美好的景物總是易引起人的感傷,與自己的心情比照,憂愁又深一層。
下闋直抒胸臆,變委婉之恨為離歌之哀。年華似水,匆匆一瞥,“逝者如斯”,覆水難收,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愛也罷,恨也罷,一切都無可挽回。明知如此,可詞人又如何將情緣迅速斬斷、把感情遺忘殆盡。倚窗憑欄,想聊以撫慰心靈的落寞,可是映人眼簾的景象卻更讓人心傷,點點滴滴,都是春愁,不僅僅是“綠肥紅瘦”的凋零春色,更有那如夢的昔日記憶,它們已經鐫刻在了樓外的一草一木中,痕跡深深,揮之不去。
不忍再看,起身回屋,可是不解風情的東風卻漫卷落紅,繼續破壞著春的遺美,傍晚尤甚,吹花攪絮,將一頁殘春的書簽寄給書樓。作者放下簾幕,偷來片刻安寧,卻不小心惹來燕兒的責問:“為什么不放下簾鉤,我們要回巢去。”原來燕子也是雙宿雙飛的。結尾兩句,作者采用了擬人和設問的語氣,并選取燕子成雙的物象,借以反襯主人公孤單愁悶的心境。下闋結構巧妙,多用省略,繼以他物補充。憑欄之后未寫入樓,在“東風”兩句中補出;入樓之后未寫下簾,又從“雙燕”兩句透出。運筆跳躍,卻另有一種別致之妙。這跌宕的思緒恰好暗合了詞人翻騰的心情。似語無層次,但能折射出其中的悲傷與嘆息。
全詞以傷春起興,轉入對戀人的追憶、對訣別的遺恨。那種柔腸寸斷的懷念,在傷春、惜春、留春、暮春的層層描寫中,清晰凸顯,卻又是細膩婉轉,一唱三嘆。(張雅莉)
上一篇:《兩宋詞·秦觀·木蘭花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王炎·木蘭花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