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山友》言情贈友詩歌
十載同棲廬岳云②,寒燒枯葉夜論文。
在生未識公卿面③,至死不離麋鹿群④。
從見蓬蒿叢壞屋,長憂雨雪透荒墳。
把君詩句高聲讀,想得天高也合聞。
杜荀鶴屢試不第,長期過著與山林為伍的隱居生活。在他的詩集中有很多是同山人有關或唱和的詩篇。由于遭遇身世的一致,所以都充滿真摯的感情。本篇更是如此。
詩的開頭兩句點明自己同山友之關系。“十載同棲廬岳云,寒燒枯葉夜論文。”杜荀鶴和山友一同住在廬山達十年之久,其熟悉的程度可想而知。不過時間之長并不足以說明關系之密切,因為也許“別有同山者,其如未可親”。所以緊接著第二句又表明山友和自己志同道合。“寒燒枯葉”是說兩人同是貧士。“君貧我亦貧,為善喜為鄰。”是共同的處境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夜論文”則說明他們不是俗交而是詩文之友。“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共同的愛好和密切的交往加深了他們的友誼。這樣一個朝夕相處、志同道合的友人一旦去世,怎能不叫作者傷心痛苦呢?在悼念之際,首先想到的是友人的一生,所以第二聯“在生未識公卿面,至死不離麋鹿群”。便是對山友生前遭際的回憶。山友一直沒有為世所用,終生過著隱居生活。是他真心愿意這樣嗎?不是的。當時的山人大都是無可奈何才居于深山。杜荀鶴在《亂后宿南陵廢寺寄沈明府》 中說: “且把酒杯添志氣,已將身事托公卿。”在 《題廬岳劉處士草堂懷廬岳舊隱》 中說: “求名心在閑難遂,明日馬蹄塵土中。”就連李昭象聽到杜荀鶴及第的消息后,也要在“深巖貧復病”之時 “貧病忽如失,山川頓覺清” 。可見他們是多么急于用世。只是在那樣一個 “世情奈值不容真”的黑暗社會無法實現這一愿望,才不得不 “深山共汝耕”的。所以這兩句,是悲友也是悲己。“在生” 、“至死” ,透出無限酸痛。第三聯轉寫山友身后的情形。“從見蓬蒿叢壞屋,長憂雨雪透荒墳。”人去室空,長滿蓬蒿,是何等的荒涼凄慘。由于貧苦無力經營喪事,山友只能草草埋葬,使作者經常憂慮其墳墓受到雨雪的侵蝕。一個人才、詩人,就這樣貧困潦倒地度過了慘淡的一生,長眠地下。他生前可悲,身后更加可悲。這不僅是山友一個人的悲劇,也是全社會懷才不遇人士的悲劇呀! 怎么能不激起作者的萬分痛苦呢? 于是“把君詩句高聲讀,想得天高也合聞” 。友人已死,但 “身沒詩名萬古存” ,讀其詩,想見其人,而越思越感傷心,作者不由得呼天搶地。全詩步步深入,到此悲痛憤慨之情達到極點。
飽含濃郁的感情,一氣直下,震撼讀者的心弦,是本詩的特點。而自然淺近、明白流暢的語言,又增強了這一效果。杜荀鶴是很善于把格律詩通俗化的,通過本詩我們便能體會出來。
注釋
①山友: 山林友。指隱士。如《新唐書》卷169載蕭祐隱居,不以塵事自蒙,被韋溫號為山林友。②廬岳: 廬山。在江西九江南。萬壑千巖,煙云彌漫。③公卿:古官名。三公九卿的簡稱。 ④麋鹿群:指隱于深山。杜甫詩云: “荊扉對麋鹿,應共爾為群。”
上一篇:《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哭微之二首》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