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蘇軾·沁園春》蘇 軾
蘇 軾
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①,晨霜耿耿②,云山摛錦③,朝露漙漙④。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⑤。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⑥。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⑦,致君堯舜⑧,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⑨,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游卒歲⑩,且斗尊前(11)。
注釋 ①月華:月亮的光華。收練:月亮發出的光芒如同白練,收練指月亮收起了光芒,天要亮了。②耿耿:明亮的樣子。③摛(chī) 錦:似錦緞般展開。 ④漙漙(tuán) :露多的樣子。⑤鮮:少,缺少。⑥“當時”二句:以陸機、陸云兄弟同在洛陽比喻自 己與弟弟子由當年同在汴京。⑦胸中萬卷:指博大的學問,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⑧致君堯舜: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是追述蘇軾兄弟二人在汴京時的抱負。⑨“用舍”二句:《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孟子·盡心下》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一語,與《論語》意同。但蘇軾的這兩句話在繼承《論語》《孟子》之外,還有自己更大的發展和突破,詳見本詞鑒賞。⑩優游卒歲:悠閑地度過一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引詩曰:“優哉游哉,聊以卒歲。”(11)且斗尊前:在酒中尋找歡樂。斗,喜樂戲耍之辭。
鑒賞 蘇軾于熙寧七年(1074)所作的這首詞,現在被普遍認為是一首絕佳的作品,但金代的元好問卻非常不喜歡它,認為它斷然不可能是蘇軾的作品。《遺山先生文集》卷三六《東坡樂府集選引》說:“就中‘野店雞號’一篇,極害義理,不知誰所作,世人誤為東坡,而小說家又以神宗之言實之,云:‘神宗聞此詞,不能平,乃貶坡黃州,且言教蘇某閑處袖手,看朕與王安石治天下。’……如‘當時共客長安……袖手何妨閑處看’之句,其鄙俚淺近,叫呼衒鬻,殆市駔之雄醉飽而后發之,雖魯直家婢仆且羞道,而謂東坡作者,誤矣。”
元好問所嚴厲指責的“當時”諸句,恰恰是后來人們認為蘇軾這首詞中最痛快淋漓、最出彩的地方。今人曹樹銘校編《東坡詞》卷一中說:“龍本附考所引元好問對此詞之見解……純系腐儒之見。孰知東坡詞中有我,有真性情,有真面目,一生壯志,盡于此矣。至于‘用舍由時,行藏在我’,既合孔子之道,亦系當時政制與思想之局限。若不如此,在元氏心目中,果應出于何途,殊不可解。”曹先生的分析、批評是有道理的,但“腐儒”一說未必是全部原因。元好問是喜歡蘇詞的,也是研究蘇詞的大家,他未必會對蘇詞的“真性情”心中無數。他提出懷疑的理由有兩點,第一是“極害義理”,第二是“鄙俚淺近”。其實說白了就是這幾句話說得太“大膽”“直露”了。元好問之所以會懷疑這不是蘇軾所作,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此前蘇詞里從沒出現過這么直露的人生態度的表達。縱觀蘇軾的全部詞作,我們發現似乎是從這首詞開始,才忽然間有了“蘇軾”的“精神”。“用舍由時,行藏在我”正是蘇軾此后用來笑對人生一切苦難的基本態度,是蘇軾在苦難中思考人生的一大成果,是蘇軾思想上一次很大的飛躍。由于它在詞作中出現得太突然了,再加上某些過于“豪邁”的語言,使得元好問斷然懷疑是偽作。
“用舍”句出自《論語》,原意是表達一種人生態度,《孟子》之后人們把它概括成了“達兼窮獨”一語,這是士大夫處理出世人世這對矛盾的基本原則,也是平衡自身與社會制度矛盾的基本原則。但是它有一個隱藏的內容,就是:這一切選擇實際上都是沒有選擇的余地。“用則行”“不用則藏”,而用與不用全看統治者,是由不得個人決定的。于是在古代這句話往往是文人落魄時無奈的自我安慰,也是文人命運坎坷的寫照。但是蘇軾卻在“用舍由時”之后喊出了“行藏在我”的口號,首先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成“達兼窮獨”的另一種說法,但是在這之上我們是否應該想到,蘇軾其實已經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促使他心中道家的遁世思想開始凸顯,說白了也就是四個字:“雖用而藏”——處在逆境之中的蘇軾想到,即使以后統治者再次重用我,我的人生也不過是“區區長鮮歡”而已,既然如此,我何必再去追求功名呢?所謂“行藏在我”,就是說不管社會如何選擇我,到最后我還有自己選擇自己的權利,這種最后的權利就是歸隱。歸隱的思想在此前的詞作里已經出現過,在這里卻表現為一種對傳統理念的挑戰,非常具有震撼力。
雞聲茅店月圖 高劍父
因此在思想上,這首詞的深度絕對夠得上“蘇軾的水準”,那么在藝術上呢? 先來稍微分析一下詞句。 上闋開始幾句就不同凡響! 從“孤館”到“漙漙”數句,蘇軾把許多古人已經描繪過的凄美景色與他所真實面對的景色交融在一起。李商隱《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詩經·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這種羈旅早行圖,前人已經描繪得太多了,但是蘇軾卻能結合自己真實所見,大量鋪排前人的典故,寫出更加真切的感覺,又不讓人覺得堆砌重復,這或許只有蘇軾才能做到。仔細品味這幅“羈旅早行圖”,頗有一點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味道,但顯然比柳詞更加剛勁,更加沉郁。接下來作者由眼前的景色想到現實人生,再由現實人生回想起往事,順序是很自然的,沒有一點突兀。不過正是由于順序太自然,反而有點過于淺近,在某些“詞匠”看來反而不像詞了。這可以說是蘇軾“以文人詞”的初步嘗試。下闋承接上闋的“往事千端”四字,開始邊回憶邊議論,整闋都是在說明自己的人生態度,這也是對自己、對弟弟的勸慰。有人說這里的“以議論入詞”還很不成熟,遠不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自然。誠然,這里的議論是有點過多,但是卻有不得不多的道理。蘇軾寫這首詞的原因,是因為他雖然調任密州,但是仍然沒能與弟弟相聚,據王文誥《蘇詩總案》卷一二:“公時由海州赴密,不復繞道至齊一視子由,故其詞如此耳。”這是寫給弟弟的詞,蘇軾沒有過多地寫自己的憂傷,也沒有過多地寫思念之情,而是用大量的筆墨寫自己思想上的變化,寫自己認為合適的人生選擇,他是想以此來勸慰同樣處在離別中的弟弟。如果我們結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作品就會發現,蘇軾寫給弟弟的詞往往在最后有很多曠達的勸慰之詞。這一方面是因為子由天性比較曠達,很能接受這樣曠達的勸慰,另一方面蘇軾也是以此來寬慰自己的心靈,讓弟弟能夠不至于太擔心自己。這實在是一個好哥哥! 如果我們能體會到這點,就會發現這里的議論不僅不枯燥,反而充滿了純真的感情。
這首詞寫得深,寫得真,寫得悲,雖然最后的曠達有點假裝,但對弟弟的勸慰卻是真的。元好問懷疑這是偽作,恐怕是忘了蘇軾是個怎么樣的人,在他的詩文里,這樣的語言早已不鮮見了,現在它們也開始出現在詞里。(姚蘇杰)
鏈接 宋代四大書家(“蘇黃米蔡”)。宋代是中國古代書法史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書法家,其中尤以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為最,并稱為“宋四家”(或稱為“蘇黃米蔡”)。蘇軾在書法上擅長行楷,黃庭堅對其書法推崇備至,曾有言曰:“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代表作品有《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湖春色賦》《中山春醪賦》《治平帖》《新歲帖》《春中帖》《定慧院詩稿》《醉翁亭記》《豐樂亭記》《阿育王寺沉奎閣碑》《司馬溫公碑》等。黃庭堅則以側險取勢、縱橫奇絕的行草著稱于世。代表作品有《松風閣詩帖》《諸上座帖》《華嚴疏》《李白憶舊游詩》《經伏波神祠詩》《明瓚詩后題》《狄梁公碑》《伯夷叔齊墓碑》《詩送四十九侄帖》等。米芾所長的行草體勢俊邁、八面生姿、神氣飛揚,對后世影響深遠。代表作品有《苕溪詩帖》《多景樓詩帖》《研山銘》《蕪湖縣學記》《方圓庵記》《向太后挽辭》《八十一字贊》《初蘭亭跋》等。蔡襄的書法各體皆精,尤長行草。代表作品有《謝賜御書詩》《萬安橋記》《牡丹譜》《晝錦堂記》等。
上一篇:《兩宋詞·柳永·曲玉管》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陸游·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