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陸游·沁園春》陸 游
陸 游
三榮橫溪閣小宴①
粉破梅梢,綠動萱叢,春意已深。漸珠簾低卷,筇枝微步②,冰開躍鯉,林暖鳴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③,濁酒一尊和淚斟。憑欄久,嘆山川冉冉,歲月骎骎。當時豈料如今。漫一事無成霜鬢侵。看故人強半,沙堤黃閣④,魚懸帶玉⑤,貂映蟬金⑥。許國雖堅,朝天無路,萬里凄涼誰寄音。東風里,有灞橋煙柳⑦,知我歸心。
注釋 ①橫溪閣:《蜀中名勝記》卷一一:“(榮縣)城北,有橫溪閣。務觀閣上小宴《沁園春》詞引云:‘橫溪閣者,跨于雙溪之上也。一自西來,其水濁;一自東來,其水清。二水合流于城下,為閣以頫之。’”然各本皆無此引。②筇(qióng)枝:《老學庵筆記》卷三:“筇竹杖蜀中無之,乃出徼外蠻峒。蠻人持至瀘敘間賣之,一枝才四、五錢。以堅潤細瘦,九節而直者為上品。”③竹枝哀怨:竹枝,竹枝詞。唐劉禹錫《竹枝詞引》:“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其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澳之艷。”明何宇度《談資》:“竹枝歌凄婉悲怨,蘇長公云:‘有楚人哀屈賈之遺聲焉。’”④沙堤:唐李肇《國史補》卷下:“凡拜相,禮絕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城東街,名曰沙堤。”黃閣:漢衛宏《漢官舊儀》卷上:“丞相聽事閣曰黃閣。”⑤魚懸帶玉:《宋史·輿服五》:“魚袋,其制自唐始,蓋以為符契也。其始曰魚符,左一右一。左者進內,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因盛以袋,故曰魚袋。宋因之,其制以金銀飾為魚形,公服則系于帶而垂于后。”又:“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正月,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詔詳定車服制度,請從三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上服金帶。’”⑥貂映蟬金:《宋史·輿服四》:“貂蟬冠一名籠巾,織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幘。飾以銀,前有銀花,上綴玳瑁蟬,左右為三小蟬,銜玉鼻,左插貂尾。三公、親王侍祠大朝會,則加于進賢冠而服之。”⑦灞橋煙柳:《三輔黃圖》卷六:“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歸汾圖(局部) 【明】 仇英 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陸游詞中,托物比興、借物喻情之處頗多,本詞即是一篇典型的寓情于物、借景抒情的詞作。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時陸游50歲,是調往榮州的第二年。
上闋欲抑先揚,開始以“梅梢”“萱叢”指明時間“春意已深”。好一個“粉破”,好一個“綠動”! 賦予顏色以生命,從而靈動地表現出花開枝頭、萱叢泛綠的情景,堪稱妙絕! 春天已到,萬物萌蘇,正應該是趁著大好春光建功立業大顯身手之時。下文四個擬句進一步寫深春美景:佳人低卷珠簾遙望,老者拄枝微步前行。“微步”一詞顯示出老者走路輕盈悠閑的姿態。冬天已逝,冰雪在陽光的照射下融化;春意融融,山林在春風中生氣勃勃。鯉魚在河中翻騰,鳥雀在叢林中鳴唱。這本是極為常見的現象,詞人卻暗示冰雪主動消退以讓鯉躍,山林主動回暖以讓鳥鳴。這四個句子的含義十分深刻,詞人言春天的美好,寓示著環境的適宜,“冰開”“林暖”也暗示著大自然愿意提供優越的環境以供奮發向上的物種生氣勃勃。這在深層上反映出陸游希望當時的南宋朝廷廣納忠君愛國的賢士,并為他們提供保家衛國的道路的愿望。然而這種美好的企求卻在現實生活中被無情地磨滅了。下句陡然變化,情緒急轉之下,雖然“荔子扶疏”,但是聽著“哀怨”的竹枝詞,禁不住往事涌上心頭,老淚縱橫,無人訴說,只能合著一樽濁酒咽入喉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詞人究竟為何如此傷心呢?下句引出答案:“山川冉冉,歲月骎骎。”金人南下,侵我家園,戮我人民;朝廷一味妥協乞降,表面上抗金口號喊得很響,實無抗金之決心,以致隨著時間的流逝,國勢愈破,希望愈渺茫,抗金英雄們一個一個老去,這其中就包括詞人自己。
下闋進一步抒發英雄遲暮、報國無門的凄涼和憤懣。詞人一腔報國志,沒有料到會遭受當權者的排擠,以致于一生壯志竟“一事無成”,“一事無成”竟已“霜鬢侵”! 想到過去一同做官的友人,現在已是仕途通達,腰佩魚袋玉帶,頭戴“貂映蟬金”,可以施展愛國抱負,而自己卻空有一腔熱情,“許國雖堅,朝天無路”! 今昔對比,哪能不淚如雨下? 數人及己,悲哀油然而生。哀怨處,無人可訴,更無人能認識到詞人的一身赤膽忠心,此情此恨也無由上達于天庭,只能是“萬里凄涼”獨自身! 詞人心中之凄涼與傷痕,縱是在溫柔的春風、美好的春景中也無法抹去,只能不了了之,知道他的,恐怕只有長安城外灞橋的煙柳了罷!
本詞欲抑先揚,融情于景,用春日之勝景對比詞人心中之凄涼,又用擬人的手法使詞作更加形象生動,感情渲染更加強烈。(張力)
鏈接 《沁園春》詞牌。《沁園春》是宋代詞人習用的長調詞牌,首見于蘇軾的詞作。宋代學者吳曾在《能改齋漫錄》卷一六《樂府》上有云:“今世樂府傳《沁園春》詞。按,《后漢書》:‘竇憲女弟立為皇后,憲恃宮掖聲勢,遂以縣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然則沁水園者,公主之園也。故唐人類用之……李義府《長寧公主東莊詩》云:‘平陽館外有仙家,沁水園中好物華。’世所傳呂洞賓《沁園春》詞所謂‘九返還丹’(按:《全唐詩》中所載呂洞賓《沁園春》詞,實為偽作),乃知唐之中世已有此音矣。”《沁園春》,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念離群》等。雙調,一百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韻,下片十二句五或六韻,也有減至一百十二字者。
上一篇:《兩宋詞·蘇軾·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劉將孫·沁園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