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康與之·訴衷情令》康與之
康與之
長安懷古
阿房廢址漢荒丘①。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②。
瀟湘八景圖(局部)【元】張遠 上海博物館藏
注釋 ①阿房:阿房宮,秦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長安縣西。②渭水:即渭河,源出甘肅渭源縣,東南流入陜西境,至潼關入黃河。
鑒賞 這首詞詠懷古跡,題詠的對象是古都長安,作者吊古傷今,在感慨今昔之別的同時寄寓著對當前偏安政局的無限憂思。
上闋從“阿房”開筆,直入古跡。阿房宮,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在長安西郊,它是秦王朝統一與強盛的標志與象征,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碧拼娙?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shiji/dum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馀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笨梢姲⒎繉m確是當時極其宏大的建筑,但西楚霸王項羽入關以后,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筑縱火焚燼,而今作者再見,自然已是“阿房廢址”了,只剩下了昔日輝煌的記憶。
接著作者開始描述“漢都”長安。秦建都咸陽,緊靠長安,漢則定居長安,使之成為千古名都。關于漢都長安的繁盛,最直接的材料便是漢賦,班固的《西都賦》、張衡的《西京賦》都是漢都長安曾經輝煌的見證,那時的長安“左據函谷”“右界褒斜”“奉春(樓敬)建策,留侯(張良)演成”“既庶且富”“厥土千里”“體象天地”“經緯陰陽”“縱獵上林苑,水戲昆明池”……極盡繁榮富貴。曾經的豪華、莊嚴,現在竟成了狐兔群游的地點,大有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之感,想世事難料,萬事終成空,所有的繁華都將逝去,一切輝煌也不過是楊花春夢,不變的只有那古今愁情,綿亙千載,悠悠不盡。
下闋進一步抒情。古原,在長安城南,是長安城內地勢最高點,又名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直至中晚唐之交,古原仍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處,文人墨客也經常來此作詩抒情。但是經歷了歲月變遷,古原也已是滿目凄然,昔日的繁華錦繡,今日成寥落蕭寒,故作者發出“君莫上,古原頭”的勸慰之語,因為此刻帶給他的只是“淚難收”,遺恨悠悠。
“夕陽”三句畫面清冷,色調暗淡。唐李商隱曾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樂游原》)的絕唱,而此時的夕陽,卻不是情致的代表,而是催促歲月變遷、催促美之流逝的殘酷角色。抬望眼,只見“塞雁南飛”,原來寒秋已至,萬千蕭瑟匯聚詞人心頭,無可排解,且看水流,渭水無語,靜靜向東,也許不變的只有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送走時間,緩緩流淌,但卻帶不走詞人心底郁結的煩憂。
長安,極盡繁華,終成舊夢,這一切讓作者心潮難平。寫古是為了喻今,如今的汴京,不也恰似眼前的長安嗎?靖康之變,國破家亡,山河破碎,汴京早已在風雨中搖曳不堪,或許也已變成“狐兔又群游”的悲涼地,教人不敢回首。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歌舞升平,何時才能北上中原,興復統一之夢?建炎初,高宗駐揚州,康與之上《中興十策》,名震一時,而這篇《訴衷情令》恰似《中興十策》的姊妹篇,洋溢著不盡的家國愁和盛衰憂。
全詞語言平實,格調幽婉,感情深沉。作者借古傷今,表達出對南宋現實的深深憂患和對昔日北宋繁華的無限追戀,帶給時人傷感也令志士仁人扼腕長嘆,激起他們心底永恒的家國情結。(張雅莉)
集評 宋·王性之:“康與之長安懷古《訴衷情》云:(略)。如此等詞居然不俗,今有晏叔原亦不得獨擅?!?清王奕清《歷代詞話》卷七引)
上一篇:《兩宋詞·陸游·訴衷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韋應物·調笑令》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