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賀新郎①·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②。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③。悵平生④、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⑤。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⑥,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⑦,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⑧。知我者,二三子⑨。
①賀新郎,詞牌名。 ②邑,指鉛山縣邑。仆,自我謙稱。 ③甚矣,非常,十分。 ④悵,感嘆、惆悵。 ⑤“問何物”句,而今什么東西能博得你的喜愛? ⑥“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句,化用陶潛的《停云》詩:“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搔首,撓頭,煩急的樣子。就,成。 ⑦“江左沉酣求名者”句,指南朝的那些縱酒放浪的名士清流。江左,長江以東。濁醪,濁酒。 ⑧狂,憤世嫉俗的狂態(tài)。 ⑨二三子,借用孔子對其學生的稱謂,指少數(shù)幾個知心朋友。
這首詞是為新造的“停云堂”而作的題詞。
上片首句引用《論語·述而》,這里以散文的句式入詞,貼切自然,包含著萬千感慨。接下去引李白《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辛棄疾增一“空”字,則呈青出于藍。李白言三千丈緣于愁之多;辛則言愁有何用,我一生都白白地消磨過去了!如今年老體衰,那么對人間萬事萬物只好付之一笑了。悲憤中含有無限蒼涼意。這里“只今余幾”與結(jié)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diào)“零落”二字。“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是由上面“慨當以慷”的直傾胸臆轉(zhuǎn)為婉轉(zhuǎn)抒情。“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下片從飲酒著筆,說自己對酒思友,抒發(fā)自己知音難覓的孤寂。陶淵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和“有酒有酒,閑飲東窗”等詩句,辛棄疾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這里作者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的名士派人物,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句法與上片“我見青山”一句相似,表現(xiàn)出了作者傲視古今的英雄氣概。結(jié)句“知我者,二三子”慨嘆當時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而他的閑居鉛山,與陶淵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點類似。
全詩猶如一首抒情交響樂,幾經(jīng)跌宕變化,時喜時悲,時低時奮,進退有序,最終以主旋律收束。
●賀新郎,參見第306頁相關(guān)介紹。
●辛棄疾出生在淪陷區(qū),生長在一個忠義奮發(fā)的家庭之中,他的祖父辛贊,在辛棄疾童年之時,就常帶著一群兒童去游覽,指畫山河,培養(yǎng)他們的國家民族思想。因此辛棄疾的忠義天性是跟著他的生命一起成長的,所以稼軒詞反映了南宋整個一代熱愛祖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宋代出現(xiàn)辛詞這座豪放的愛國詞的高峰之后,在其影響下,豪放詞的佳作大量涌現(xiàn),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取得了和婉約詞雙峰并峙的地位。由南宋后期直到亡國,多少詞人哀曠憤世的作品,無不繼承辛詞的愛國傳統(tǒng)和豪放風格,在詞壇中留下長遠的影響。
●白發(fā),令人倍感凄傷與消沉的慘淡意象,讀之使人深感壓抑與惆悵。古詩詞中白發(fā)出現(xiàn)的頻率相當高。僅唐代詩人劉長卿的詩中就十七次用到“白發(fā)”。“白發(fā)空垂三千丈”寫出了詞人對時光易逝,青春不再,功名無望,嘆老傷懷的一種感情。
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shù)仫L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一首詞。
丑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個“愁”字,并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令人玩味無窮。
上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不知愁苦。少年時代,涉世不深,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但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fā)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強說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
下片描寫自己現(xiàn)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xiàn)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而今識盡愁滋味”,這里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復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zhuǎn)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采用疊句形式,在結(jié)構(gòu)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天涼好個秋”,這句結(jié)尾形似輕脫,實則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
辛棄疾的這兩首詞,雖寫作時間相隔十幾年,但都表現(xiàn)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也是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
上一篇:宋詞《賀新郎·辛棄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賀新郎·陳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