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
葉落萬林疏,山堂斜照朗①。
尋詩句未成,憑幾聽茶響②。
【注釋】
①朗:明亮。②憑幾:靠著茶幾。茶響:茶煮沸時的聲音。
【評說】
本詩選自孔尚任《孔尚任詩文集》。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詩人、戲曲家。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岸堂,又號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為孔子六十四代孫,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曾隱居縣北石門山,讀書著述,談古論今。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南巡祭孔,孔尚任選為御前講經人員,為帝講《大學》,引帝觀賞孔林圣跡,因稱旨意而破格升為國子監博士。二十四年,進京入仕途,累遷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經過長期醞釀,于1699年寫成傳奇劇本《桃花扇》,此乃其戲曲之代表作,與當時《長生殿》作者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稱。不久即罷官回鄉。并有詩文集《岸堂詩集》、《石門山集》、《湖海集》,今人輯為《孔尚任詩文集》。
時屬季秋,萬林葉落,放眼望去,畫中的山林滿目蕭疏;夕陽的余暉斜映大地,射入山間的縛茅蝸居,堂中因而也增加了一絲明色。一切都是那么平和靜謐,其中“策杖一行人”,悠然自獨行,“明告此意獨”(乾隆帝《題王蒙秋林散步》)。所謂“此意”,在詩作的后兩句中得以充分的點化和申發,那就是封建仕子飄然世外的企羨,由此體現出詩人沖淡的胸襟。獨居幽壑林泉,唯以尋詩覓句為事,倒也自在風流。即便詩句未成,也還有香茗為伴,憑幾煮茶,不失為人生一大美事。“奇香襲春桂,嫩色凌秋菊”,(陸龜蒙《茶灶》)“煎為潺湲聲”,(皮日休《茶鼎》)聞香賞聲觀色,色香味形俱佳,令人心曠神怡,清思流溢。無怪乎皮日休在《煮茶》一詩中極為興奮地講道:“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帶松雨,餑恐生煙翠。倘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這一聯想,也許畫家詩人創作之初并未及之,而是我們讀詩賞畫時外加上去的,這不僅恰合畫境詩意,而且也擴展了畫作的意蘊,此正乃譚獻《復堂詞錄敘》中所說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上一篇:《題畫》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