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糖多令·劉過》
安遠樓小集①,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②,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③。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④。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⑤。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游。
①安遠樓,又名南樓,在武昌黃鶴山上,為游賞勝地。小集,小宴。 ②侑觴,勸酒。歌板,執板奏歌。 ③汀(tīnɡ),水邊的平地或水中的小洲。 ④黃鶴,指黃鶴山,山西北有斷礬,磯上筑有黃鶴樓。 ⑤渾是,全是。
從詞前小序,知此詞是宴席上為歌女而作,描述重過南樓時的心情,曲折含蓄地表達了對國家破碎的憂郁。
詞一開篇用了偶句略點景物,寫登樓之所見。但作者既沒有描寫金碧樓臺,也沒寫清嘉的山水,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滿目荒蘆而已。一“滿”、一“寒”把蕭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畫面,為全詞確定了感情基調。細味這殘蘆滿目、淺流如帶的詞境,不止氣象蕭瑟,而且寫出了居高臨下的眺望之感來,是統攝全篇的傳神之筆。接下去折入時間的溯洄,以虛間實,別起波瀾。“二十年重過南樓”,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遠樓落成不久,劉過離家赴試,曾在這里過了一段狂放不羈的生活。二十年過去了,可是以身許國的劉過卻仍是一襲布衣。如今故地重游,而且是在這個危機四伏、禍亂難當的時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未穩”上承“過”字,說明行色匆匆,鉤鎖緊密,見出文心之細。“能幾日,又中秋”,意謂不消幾天,中秋又來到了。一種時序催人的憂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無可奈何的嘆喟都從這一個“又”字里泄露出來。三句連用“猶”“能”“又”等虛字,將詞人的內心淋漓盡致地吐露出來。
下片純乎寫情,“黃鶴”二句從設問提起,妙處在能從虛際轉身。“磯頭”上綴一“斷”字,便有殘山剩水的凄涼意味,不是泛泛之筆。“舊江山、渾是新愁”是深化題旨之重筆。舊日的壯麗江山籠罩著戰爭的陰影,而他對于這場可怕的災難竟然無能為力,這怎么不教人悲從中來。“渾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層含義。本有舊愁,是一層;添了新愁,是第二層。愁到了“渾是”的程度,極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層。卒章三句買花載酒,本想苦中求樂,來驅散一下心頭的愁緒。可是這家國恨、身世愁又豈是些許花酒所能沖淡。如此結尾,既沉郁又渾成,雖風景不殊,卻令人有憂國傷時之慟。
●糖多令。越調,亦入高平調。也作唐多令,因劉過詞有“二十年重過南樓”句,又名《南樓令》。雙片六十字,前后片各五句,四平韻。劉過此詞是正體,也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襯字者,視為變體。
●江湖派是南宋時期的一個詩派。因書商陳起所刊《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續集》等詩歌集而得名。江湖派詩人的生活年代不一,身份復雜,有布衣,也有官宦。但其中以那些因功名不遂而浪跡江湖的下層文人的作品較有影響,如劉過、姜夔、敖陶孫、戴復古、劉克莊等,都是代表人物。
江湖派詩人的部分作品對南宋社會有較為深刻的反映。這些詩作或題詠山川、或記述事件,借以抒發作者愛國情懷,發泄對朝廷的不滿,指斥權貴的丑行,再現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劉過《題多景樓》,敖陶孫《中夜嘆》,劉克莊《開濠行》、《苦寒行》等,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他們的作品,還常常抒寫有志難申的苦悶心情以及寄人籬下的悲涼境遇,也有一些作品情緒低落,表現了消極避世的思想。
劉過公認為辛派詞人,不僅詞風有相承關系,語言的灑脫自如更有辛棄疾的烙印。
西江月
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寧宗嘉泰四年(1204)韓侂(tuō)胄定議伐金,受到朝中抗戰派人士和全國軍民的響應。劉過的這首詞即是當年為祝賀韓侂胄生日而寫的,詞中表達了愛國軍民企盼北伐勝利的共同心聲。上闋寫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勢,說堂上有善謀的賢臣,邊疆有能戰的將士,天時、地利與人和都對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實可行的。對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當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敵情緒的挑戰。進入下闋,由全國形勢說到韓侂胄本人:先寫今日治國,次寫明年勝利。句中那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不要說在當時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現在去讀,也給人增添信心和勇氣。
本詞在藝術上兩點頗有辛詞精神。首先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強了詞篇的表現力。比如“天時地利與人和”化用《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下片中的“帶礪山河”化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還有“大家齊唱大風歌”化用《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這些既使壽星得意,又不露阿諛痕跡,很是得體。再者語言流利、灑脫,具有辛詞酣暢淋漓的情味。這些詞語由于人們所耳熟能詳,因而讀來親切明快。
兩首詞均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情感,前者重在寫景抒情,后者重在借典表意。前詞以殘蘆滿目、淺流如帶為意象,營造了一種沉郁蕭瑟的氛圍,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心緒。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上一篇:宋詞《疏影·姜夔》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綺羅香·史達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