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謁金門·呂勝己》生查子楊無咎秋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
歌罷奏。斂步拂開羅袖①。賓扇輕搖香汗透。軟香沾素手②。 小立偎人良久③。一寸嬌波橫溜④。心事未言眉已皺。無端催勸酒⑤。
①斂步,收住腳步,不再往前走。 ②軟香,溫柔、芳香。 ③小立,暫時立住。④嬌波,嫵媚可愛的目光。 ⑤無端,沒來由、無緣無故。
這首詞描寫一位年輕女子歌奏結束之后的情態和綿綿的情思,甚為新穎別致。
上片真切細膩地描畫出美女演奏歌唱完畢之后婀娜嬌美的神情舉止。“斂步拂開羅袖。賓扇輕搖香汗透”間接寫出了女子歌奏的入情和時間之長。溫柔、芳香、纖纖潔白的素手,浸潤樂顛顛香汗,這時才收住腳步,慢慢舒展羅袖,輕搖梅花玉扇,美麗的豐姿更為楚楚動人。
下片寫女子與情人偎依時的情形,重在揭示她煩惱不盡的心事。“小立偎人良久”是說一對情人暫時立住腳步,依偎良久,可謂情意綿綿,難舍難分。女子“一寸嬌波橫溜”越發顯得嬌羞嫵媚。好景不長在,美事不長流,情人終究要離她遠去,沒能表白依戀的心事,只有眉黛緊蹙,無言相對,“此時無聲勝有聲”,只好“無端催勸酒”,默默對飲別情人。
本詞最突出的特色是煉字,“拂開”“輕搖”“沾”“偎”“橫溜”“皺”等動詞的使用,生動、細膩地刻畫出了女子矜持、妖嬈、嬌媚和無奈的形象。
●呂勝己(約1173在世),字季克,建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從張栻、朱熹講學。工漢隸。歷卒江州,知杭州,官至朝請大夫。自號渭川居士。
代表詞作:《如夢令·花上嬌鶯啞咤》《鵲橋仙·銀花千里》《清平樂·靈心暗屬》《沁園春·月晃西窗》《菩薩蠻·遙山幾疊天邊碧》《南鄉子·縱棹越溪船》《木蘭花慢·無言憑燕幾》《滿江紅·憶惜西來》《柳梢青·葉下云行》等。
●謁金門,參見第236頁相關介紹。
●“小立”的詩句:宋代楊萬里《雪后晚晴賦絕句》:“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明代袁宏道《赴棲霞》詩:“舟迂迷去處,小立問漁翁。”清代鄭燮《賀新郎·落花》詞:“小立梅花下,問今年暖風未破,如何開也?”
以傳統的怨情為題材,描寫女子的柔弱嫵媚情態,抒發她們的相思哀怨之情,表現出一種凄清悵惘的風格,這在文學史上比比皆是。
生查子
楊無咎
秋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
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
這首詞寫的是深秋時節,閨中少婦思念遠方心上人,怨恨交織的情形。
詞作開首詞人把時間安排在深秋時節,直陳閨中少婦因秋來而“愁更深”。緊接次句詞人沒有繼續寫這位女子愁深的程度,轉而刻畫她的外形:“黛拂雙蛾淺”。這句是說女主人公因孤寂,心緒不好,無心刻意修飾自己的面龐,從而把上句所言的“愁”的內涵具體化和明朗化了。“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二句,是化用杜甫《佳人》中的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翠袖”句是寫女主人公不僅無心去刻意妝飾打扮自己,甚至對天氣變化也不甚覺察,依舊夏裝著身,而只有到了“天寒”,身體受不住了,才感覺到。一個“怯”字,表明女主人公的衣單體弱,更有起到暗示她孤寂可憐的特點。上片結句“修竹蕭蕭晚”,看似詞人是要以景作結,寫女主人公住處周圍的環境,實則借此進一步暗示女主人公愁苦孤獨的形象。深秋薄暮,幾株修竹在秋風中瑟瑟搖動。單薄、孤寂,這不就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寫照嗎?
下片詞作增加抒情分量。“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由怨轉恨,可知女主人公過此孤寂生活非止一日。“孤鴻”在此有較豐富的含義,它不僅象征女主人公如失群的孤鴻,而且也表示她多么希望鴻雁能捎上自己的怨與恨,給遠在天涯的心上人。此外,這句也暗示這位女主人公一直是佇立窗口,目送飛鴻遠去。“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二句是說,女主人公在蕭瑟的秋風中獨自佇立,目送孤鴻消失,寂寞無聊的一天又過去了,她悵然回到閨中,掩上門扉,周而復始地讓孤寂與凄涼籠罩著自己。這里的“又”字,看似平易,實是蘊含了女主人公的無數辛酸淚。
本詞最大的特點是情景互相烘托、渲染,運用秋、黛、天寒、修竹蕭蕭、孤鴻、西風意象鮮明的詞語刻畫出了女主人公孤寂幽怨愁苦的形象。
賓扇輕搖香汗透。
心事未言眉已皺。
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
上一篇:宋詞《訴衷情·方千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謁金門·陳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