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1〕,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2〕,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3〕。此賦已傳于世,往往人間見之。悔其少作〔4〕,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及讀《晉書》,睹阮宣子《大鵬贊》〔5〕,鄙心陋之。遂更記憶,多將舊本不同〔6〕,今復存手集,豈敢傳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辭曰:
南華老仙發天機于漆園〔7〕,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征志怪于齊諧〔8〕,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幾千里,其名曰鯤。化成大鵬,質凝胚渾〔9〕。脫鬣于海島,張羽毛于天門〔10〕。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11〕。
赫于宇宙,憑凌乎昆侖〔12〕。一鼓一舞,煙朦沙昏。五岳為之震落,百川為之崩奔〔13〕。
乃蹶厚地,揭太清〔14〕,亙層霄,突重溟〔15〕。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背嶪大山之崔嵬,翼舉長云之縱橫〔16〕。左回右旋,倏陰忽明。歷汗漫以夭矯,羾閶闔之崢嶸〔17〕,簸鴻蒙。扇雷霆〔18〕,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怒無所搏,雄無所爭。固可想象其勢,仿佛其形。
若乃足縈虹霓,目耀日月〔19〕,連軒沓拖,揮霍翕忽〔20〕。噴氣則六合生云,灑毛則千里飛雪。邈彼北荒,將窮南圖。運逸翰以傍擊,鼓奔飆而長驅〔21〕。燭龍銜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啟途〔22〕。塊視三山,杯觀五湖〔23〕。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24〕。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弧〔25〕。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
爾其雄姿壯觀,坱軋河漢〔26〕,上摩蒼蒼,下覆漫漫〔27〕。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以旁嘆〔28〕。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29〕。當胸臆之掩晝,若混茫之未判〔30〕。忽騰覆以回轉,則霞廓而霧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31〕。欻翳景以橫翥,逆高天而下垂〔32〕。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33〕。猛勢所射,余風所吹。溟漲沸渭,巖巒紛披〔34〕。天吳為之怵栗,海若為之躨跜〔35〕。巨鰲冠山而卻走,長鯨騰海而下馳〔36〕。縮殼挫鬣,莫之敢窺。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為〔37〕。
豈比夫蓬萊之黃鵠,夸金衣與菊裳〔38〕?恥蒼梧之玄鳳,耀彩質與錦章〔39〕。既服御于靈仙,久馴擾于池隍〔40〕。精衛勤苦于銜木,悲愁乎薦觴〔41〕。天雞警曙于蟠桃,踆烏晰耀于太陽〔42〕。不曠蕩而縱適,何拘攣而守常〔43〕?未若茲鵬之逍遙,無厥類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順時而行藏〔44〕。參玄根以比壽,飲元氣以充腸〔45〕。戲旸谷而徘徊,馮炎洲而抑揚〔46〕。
俄而希有鳥見謂之曰:“偉哉鵬乎,此之樂也。吾右翼掩乎西極,左翼蔽乎東荒,跨躡地絡,周旋天綱〔47〕。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48〕。我呼爾游,爾同我翔。”于是乎大鵬許之,欣然相隨。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之輩空見笑于藩籬〔49〕。
【注 釋】
〔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武德四年蕭銑,復為荊州。《舊唐書·地理志》:山南東道、荊州江陵府;天寶元年,改為江陵郡。乾元元年三月,復為荊州大都督府。 余:《文苑英華》、《全唐文》均作“予”。 司馬微:《新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字子微,洛州溫人。事潘師正,傳辟谷道引術,無不通。師正異之曰:“我得陶隱居正一法,逮而四世矣。”因辭去,遍游名山,廬天臺不出。武后嘗召之,未幾,去。睿宗復命其兄承祎起之,既至,引入中掖庭問其術……錫寶琴、霞文帔,還之。開元中,再被召之都,玄宗詔于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善篆隸,帝命以三體寫《老子》,刊正文句。又命玉真公主及光祿卿韋至其所居,按金
設祠,厚賜焉。卒,年八十九。贈銀青光祿大夫,謚貞一先生。
〔2〕八極:《淮南子·原道訓》:“廓四方,折八極”。高誘注:“八極,八方之極也,言其遠。”
〔3〕希有鳥:神鳥名。《神異經·中荒經》:“昆侖之山……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4〕悔其少作:楊修《答臨淄侯箋》:“修家子云,老不暢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李善注:《揚子·法言》:或問:“吾子少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
〔5〕阮宣子:《晉書·阮修傳》:阮修,字宣子。……嘗作《大鵬賦》曰:“蒼蒼大鵬,誕自北溟。假精靈鱗,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運水積,扶搖上征。翕然層舉,背負太清。志存天地,不屑雷霆。鸴鳩仰笑,尺所輕。超然離逝,莫知其情。”
〔6〕將:猶與也。李白詩中,經常如此用法。
〔7〕“南華老仙”句:《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元年)二月丁亥……莊子號為南華真人,文子號為通玄真人,列子號為沖虛真人,庚桑子號為洞虛真人。其四子所著改為真經。《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南華老仙:老仙下咸本、蕭本以下俱無一作老注。詹瑛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下簡稱詹瑛主編本)認為:仙字與園言葉韻,于義較長。
〔8〕齊諧:《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陸德明《音義》:“齊諧,司馬及崔并云:人姓名。簡文云:書志怪,志,記也;怪,異也。”詹瑛主編本按:應以書名為是。
〔9〕“談北溟之有魚”五句:《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質凝胚渾:郭璞《江賦》:“類胚渾之未凝。”李善注:“胚胎渾沌,尚未凝結。”
〔10〕“脫鬐鬣”二句:宋玉《對楚王問》:“鯤魚朝發昆侖之墟,暴鬐于碣石。”李善注:“鬐,魚背上鬣也。”《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淪天門。”高注:“天門,上帝所居,紫微宮之門也。”
〔11〕渤澥:《史記·司馬相如傳》:《子虛賦》:“浮渤澥。”《集解》:《漢書音義》曰:“海別支名也。”《索隱》:按:《齊都賦》云:“海傍曰勃,斷水曰澥。” 扶桑:《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謂晨明。”《楚辭·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王逸注:“謂日始出東方,其容暾暾而盛大也。”言東方有扶桑之木,其高萬仞,日出,下浴天湯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耀四方,日以扶桑為舍檻。《海內十洲記》: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地多林木。葉皆如桑。又有椹樹,長者數千丈,大二千余圍。樹兩兩同根,偶生,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 朝暾:晨曦也。《隋·音樂志》下:《朝日奏誠夏辭》:“扶桑上朝暾,嵫山沉暮景。”
〔12〕赫:《莊子》曰:“驚揚而奮
,白波若山,海木震蕩,聲侔鬼神,
赫千里。”王注:
,音闡,平聲。 憑陵:《左傳·襄公八年》:“馮陵我城敦。”杜注:“馮,迫也。” 昆侖:《藝文類聚》卷七《山部上·昆侖山》:《博物志》曰:“昆侖從廣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神仙之所集,五色云氣,五色之流水,其泉東南海入中國。名為河也。”
〔13〕崩奔:謝靈運《入彭蠡湖口》:“洲島驟回合,圻岸屢崩奔。”呂向注:“水激其岸,崩頹而奔波也。”
〔14〕蹶:張衡《思玄賦》:“蹶白門而東馳。”《漢書·音義》:“韋昭曰:蹶,蹋也。” 揭太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于無窮。”高誘注:太清,元氣之清者也,無窮無形也。《抱樸子·雜應》:“上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
〔15〕亙:貫也。 層霄:王云:“霄,近天云氣,天有九重,故云層霄。” 重溟:孫綽:《游天臺賦》:“或倒于重溟。”李善注:“重溟,謂海也。”
〔16〕嶪:高大貌。崔嵬:“習習谷風,維山崔嵬。”毛傳云:崔嵬,山巔也。《楚辭·九章·涉江》:“帶長峽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云:“崔嵬,高貌也。”
〔17〕汗漫:《淮南子·俶真訓》:“徏倚于汗漫之宇。”高誘注:無生形,形生元氣之本神也。故盧敖見若士者言曰:“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上”是也。 夭矯:郭璞:《江賦》:“撫凌波而鳧躍,吸翠霞而夭矯。”李善注:“夭矯,自得之貌。”呂向注:“夭矯,乙騰貌。” 羾閶闔:《文選》揚雄《甘泉賦》:“登椽欒而欒天門兮,馳閶闔而入凌兢。”李善注:蘇林曰:羾,至也。《楚辭》曰:“令帝閽開閶闔而望予。”王逸曰:閶闔,天門也。 班固《西都賦》“巖峻崷崪,金石崢嶸。”郭璞《方言》注曰:“崢嶸,高峻也。”
〔18〕鴻蒙:《莊子·在宥篇》:“云將東游,過扶桑之枝而適遭鴻蒙。”陸德明《音義》:“鴻蒙,司馬云:自然元氣也,一云海上氣也。”
〔19〕虹蜺:《爾雅·釋天》:“,虹也。”陸德明《音義》:“虹雙出,色鮮盛者為雄,雄曰虹;阇者為雌,雌曰蜺。”
〔20〕連軒:木華《海賦》:“翔霧連軒,洩洩淫淫。”李善注:“軒,舉也。”張銑注:“連軒,飛貌。”沓拖:木華:《海賦》:“長波涾,迆涎八裔。”李善注:“涾
,相重之貌”。李周翰注:“涾
,延長貌。” 揮霍翕忽:張協《七命》:“翕忽揮霍。”劉良注:“并飛走亂急也。”
〔21〕逸翰:郭璞《客傲》:“藹若鄧林之會逸翰。”翰,鳥語也。奔飆:疾風也。
〔22〕燭龍:《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郭璞注:《離騷》曰:“日安不列,觸龍何曜?”《詩含神霧》曰:“天運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精以往照天門。”謝惠蓮《雪賦》:“若乃積素未方,白日朝鮮,爛兮若觸龍銜耀照昆山。” 列缺:揚雄《羽獵賦》:“霹靂列缺,吐火施鞭。”李善注:應劭曰:“霹靂,雷也;列缺,閃隙也。”
〔23〕三山:《史記·秦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杯觀:《莊子·逍遙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此言小視之也。
〔24〕道俱:賈誼《鳥賦》:“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25〕任公見之而罷釣:《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竽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鎰沒而下,驚揚而奮,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 有窮不敢以彎弧:《史記·夏本紀》:“帝相崩,子弟少康立。”《正義》:《帝王紀》:云:“帝羿有窮氏未聞其先何姓。帝嚳以上,世掌射正。至嚳賜以彤弓素矢,封之于
,為帝司射。歷虞、夏。羿學射于吉甫,其臂長,故以善射間。”
〔26〕坱軋:揚雄《甘泉賦》:“據軒而周流兮,忽坱軋而無垠。”
〔27〕蒼蒼:《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色正也。” 漫漫:屈原《離騷》:“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王注:“此用其字,對上天體蒼蒼而言,蓋謂大地之形。漫漫,闊遠無有窮極之意。”
〔28〕盤古開天:《太平御覽》卷二:徐整《三皇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陽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 羲和:《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29〕八荒:《漢書·陳勝項籍傳》引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顏師古注:八荒,八方荒忽極遠之地也。 四海:《爾雅·釋地》:“九夷、八蠻、六戎、五狄、謂之四海。”《書·大禹謨》:“文教敷于四海。”孔穎達疏:“四海,舉其遠也。”
〔30〕混茫:《莊子·繕性》:“古之人在混茫之中,與一世而得澹漠焉。”《釋文》:“崔云:混混芒芒未分時也。”
〔31〕海湄:嵇康《琴賦》:“邪昆侖,俯闞海湄。”李善注:“水草交曰湄”。呂向注:“海湄,海畔也。”
〔32〕欻:《說文》:“欻,有所吹也,讀若忽。”王云:“欻,忽也。”翳景:遮蔽日月之景也。 翥:《說文》:“飛舉也”。
〔33〕泱漭之野:司馬相如《上林賦》:“經乎桂林之中,過乎泱漭之野。”李善注:“張揖曰:《山海經》所謂大荒之野。如淳曰:大貌也。”汪湟:郭璞《江賦》:“澄澹汪洸。”李善注:“皆水深廣貌。”詹瑛主編本認為:洸通湟。
〔34〕溟漲: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李周翰注:“溟、漲、皆海也。” 沸渭:或作“沸”、“怫
”。王褒《洞簫賦》:“則若雷霆
佚豫以沸
。”李善注:“《埤蒼》曰:怫
,不安貌。”劉良注:“沸渭,聲踴躍不定貌。”紛披:散亂。庾信《枯樹賦》:“重重碎錦,片片真花,紛披草樹,散亂煙霞。”
〔35〕天吳:水神名。《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其為獸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黃。”又《大荒東經》:“有夏州之國。有蓋余之國。有神人,八首人面,八足八尾,名曰天吳。” 怵慄:恐懼貌。 海若:海神名。《楚辭·遠游》:“令海若舞馮夷。”黃興補注:“海若,《莊子》所稱北海若也。”
跜:王延壽《魯光殿賦》:“虯龍勝驤以蜿蟺,頷若動而
跜。”李善注:“
跜,動貌。
音逵,跜音尼。”
〔36〕巨鰲:左思《吳都賦》“巨鰲赑屃,首冠靈山,大鵬繽翻,翼若垂天。”李善注:“《列仙傳》:鰲負蓬萊山,而抃滄海之中。”呂向注:“巨鰲,大龜也,靈山,海中蓬萊山。而大鰲以首戴之。冠猶戴也。”長鯨:崔豹《古今注》:“鯨魚者,海魚也。大者長千里,一生數萬子,常以五六月就岸邊生子。至七八月導從其子還大海中。鼓浪成雷,噴沫成雨,水族驚畏,皆逃匿莫敢當者。其雌曰鯢,大者亦長千里,眼為明月珠。”
〔37〕造化:指自然。《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
〔38〕黃鵠:《西京雜記》卷一:始元元年,黃鵠下太液池。上為歌曰:“黃鵠飛兮下建章,羽肅肅兮行蹡蹡,金為衣兮菊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顧菲薄,愧爾嘉祥。”王注:“太液池中起三山,以象瀛洲、蓬萊、方丈,故曰蓬萊黃鵠也。”
〔39〕蒼梧:《山海經·涉內經》:“南方蒼梧之血,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境中。”又《大荒南經》:“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玄鳳:玄鳥。《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嘉?”《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娥之佚女。……鳳凰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按:二者乃同記一事,既曰玄鳥,又鳳皇,知玄鳥即為鳳凰,故鳳又可稱為玄鳳。陸機《云賦》:“翼靈鳳于蒼梧。”陳子昂《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又《威遇》其二十五:“昆侖見玄鳳,豈復虞云羅。”
〔40〕池隍:《說文》:“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是曰隍。”
〔41〕精衛:《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鳥兒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曰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國語·魯語上》:“海鳥曰爰居,止于魯東門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國家祭之。展禽曰:‘……今茲海其有災乎。夫廣川之鳥獸,恒知避其災也。’是歲也,海多大風,冬暖。”《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于畝,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42〕“天雞”二句:《太平御覽》卷九一八引《玄中記》:“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群雞皆隨之鳴。”踆鳥:《淮南子·精神訓》:“日中有踆鳥。”高誘注:“踆,猶蹲也,即三足鳥。”王注:“晰,明也。”
〔43〕拘攣:《后漢書》卷六十五《曹褒傳》:“帝知群僚拘攣,難與圖始。”李賢注:“拘攣猶拘束也。”
〔44〕行藏:《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45〕玄根:盧諶《贈列琨》:“處甚玄根,廓焉靡結。”李善注:《廣雅》曰:玄,道也。張衡《玄圖》曰:玄者,無形之類,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與為先。 元氣:指天地未分時混沌之氣。《漢書·律歷志》:“太極元氣,函三為一。” 注:孟康曰:“元氣始起于子,未分之時,天地人混合為一,故子數獨一也。”《論衡·談天》:“元氣未分,混沌為一。”又《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46〕旸谷:《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夷,曰旸谷。”孔安國曰:“旸,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稱旸谷。” 炎洲:舊題東方朔《十洲記》:“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獸……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取其獸毛,以絹為布,號為火浣布。”
〔47〕地絡:張衡《西京賦》:“爾乃振天維,行地絡。”李善注:“維,綱也;絡,綱也。謂其大如天地矣。”天綱:《漢書·律歷志》:“玉衡構建,天之綱也。”王云:“地絡者,地之脈絡,謂山川之屬;天綱者,天之綱維,謂南北二極不動之處。”
〔48〕恍惚:《老子》二十一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虛無:《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老子所貴道,虛無。”又《太史公自序》:“道家無為……其術以虛無為本。”
〔49〕寥廓:《楚辭·遠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闊而無天。”司馬相如《難蜀父老》:“焦明己翔手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顏師古注:寥廓,天上寬廣之處。 之輩空見笑:《莊子·逍遙游》:“斥
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萬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一作“
”。陸德明《音義》:司馬法:斥小澤也,一本亦作“尺”。……
,
雀也。
【賞 析】
李白此賦作乃借《莊子·逍遙游》以敷衍成文。然而作者豐富的想象,大膽地夸張,不遜于莊周。祝堯《古賦辨體》卷七認為:“比而賦也。太白蓋以鵬自比,而以希有鳥比司馬子微。賦家宏衍鉅麗之體,楚騷遠游之作已然,司馬(相如)、班(固)、揚(雄)尤尚此。此顯出于莊子寓言,本自宏闊,而太白又以豪氣雄文發之。事與辭稱,俊邁飄逸,去騷頗近。然得騷人賦中一體爾。若論騷人所賦,全體固當以優柔婉曲者為有味,豈專為宏衍鉅麗之一體哉?”李白此賦充分表現了他的個性及其叛逆精神。行文氣勢宏大,想象豐富奇特。行文駢散結合,用典精切,對仗工整,辭采奇麗,意境開闊,乃是唐代較著名的駢文之一。
上一篇:駢文《大唐三藏圣教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奉詔移偽齊檄》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