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忱
春歸林木古興嗟, 燕語斜陽立淺沙。
休說舊時王與謝, 尋常百姓亦無家。
紫燕雙飛,燕語啁啾,本是春回大地的象征,帶有喜慶意味,但據(jù)此詩題目來看,作者卻要為此吉祥之物一“嘆”,其實(shí),這不過是欲借物寓物,發(fā)一通榮衰興亡的感慨而已。
“春歸林木”是說燕子春天歸來,巢居于林木之中。通常,燕子多結(jié)巢于人家堂前梁上,一旦歸住林木,便是亂世之象。《元嘉起居經(jīng)》曰:“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魏人破南兗、徐、豫、青、冀,殺掠不可勝計(jì),所過郡縣,赤地?zé)o余。春燕歸來,巢于林木。”這段話說明了古人為燕子“春歸林木”而“興嗟”的原因,其所“嗟”者,乃人類本身的命運(yùn),而并非為燕子們無家可歸而傷心。第二句意境很美:燕語呢喃,夕陽斜照,水淺沙清。這一切本該賞心悅目,但在人世滄桑,甫經(jīng)戰(zhàn)亂,連燕子們也不得不巢于林木的大背景之下,卻顯出無限的蕭索寂涼。“王與謝”本指東晉王導(dǎo)、謝安等家族,后來成了貴胄世家的代稱。不論他們當(dāng)年曾如何鐘鳴鼎食、威勢赫赫,一旦江山易主或者愛極寵歇,沒有不徹底敗落凋零的,所以唐劉禹錫《烏衣巷》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它以小見大,犀利透徹,盡數(shù)寫出那無窮的榮衰之想與興亡之感,其中也暗寓對于一時權(quán)貴的輕蔑,以至成為千古絕唱。然而劉詩好則好矣,卻仍只是一曲貴族的挽歌,且?guī)в腥松鸁o常,失意寥落的意味。陳忱此詩卻特別提醒人們,“尋常百姓”的家并非世外桃源,在戰(zhàn)亂兵燹之中,“舊時王謝”固然會灰飛煙滅,而外族的鐵蹄卻首先要踏到“尋常百姓家”的茅棚之上。詩末“無家”二字既點(diǎn)明燕子們“春歸林木”的原因,也是當(dāng)時赤地千里,人民流離失所慘象的高度概括。
這首詩全然翻用劉禹錫詩意,卻能不落窠臼,翻出新意,藝術(shù)上固然可貴,而更主要的是詩人對于故國淪亡的痛楚,對于民生苦難的同情,都深深地寄寓其中了。
上一篇:《雙雙燕 詠燕·宋·史達(dá)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在獄詠蟬·唐·駱賓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