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企喻歌辭四曲·其四》原文與賞析
揭露戰爭的殘酷,反映人民對戰禍的悲憤。
“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在北朝漫長的歲月中,由于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交織一處,戰爭頻繁而且異常殘酷,給廣大人民帶來慘重傷亡。所以戰士在出征時,心中難免懷有戰死疆場不得歸的憂傷。
“尸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戰士遠離家鄉,戰死后尸骨棄落狹谷之中,無人收葬。這是當時人民大量死于殘酷戰爭的真實寫照。看來,詩中所表現的悲哀,實際,并不在于戰死,因為戰士到在疆場已不考慮生與死,最優慮的是死后陳尸荒野,“野死不葬烏可食”,無人收尸埋葬,無親人憑吊。這就細致入微地描寫出戰士內心的精神狀態。
這首詩,直抒胸懷,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場面與人物形象(如陳尸荒野無人埋葬、“出門懷死憂”),深刻地反映出當時戰爭的殘酷與戰士的自我傷憐,對戰爭的怨憤,廣大人民的反戰思想,以及對戰死戰士的深切同情,實際上,也是對好戰嗜殺成性的封建統治者的控訴與抗議。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企喻歌》四曲可以代表北朝民歌的主要特色。它具有豐富的現實社會內容。它沒有南朝民歌的市井兒女情長、纏綿低吟,及一唱三嘆的裊裊余音,而有慷慨激越的牧歌、軍歌、戰歌,及對苦難的呼號,深刻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時代特征。
它語言質樸無華,表情爽直坦率,風格豪放而剛健,體現了北朝游牧民族勇武剛強的性格。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子夜歌(選八首)·其十五》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擊壤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