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雨中花·烏夜啼》原文與賞析
都無一點殘紅,夜來風。底事東君歸去,太匆匆。桃花醉,梨花淚,總成空。斷送一年春在,綠陰中。
這是一首怨春詞。
上片首句就來個一掃光。“都無一點殘紅”,連一點點落花都沒有了。先寫結果,后揭示原因:昨夜里一場大風,把殘留枝頭的枯萎花瓣、花片也都統統一古腦兒地吹得無影無蹤。先把晚春已無春的蹤跡,更無春的繁華寫出,這“都無一點殘紅”的畫面太刺激人了。它使我們讀者也怨春風太無情。足見這樣寫藝術感染力多么強,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東君早早歸去,步履匆匆?說是問,實是怨,怨春歸去得早,匆匆忙忙,一點也不為人間考慮。
下片連用三個三字短句,合起來具體生動地描繪了“都無一點殘紅”的殘春慘景。桃花本是紅的,作者說是因喝醉了酒,臉上生紅暈; “梨花一枝春帶雨”,花瓣上沾有露水珠的梨花是水靈靈美麗無比,作者卻說是流的淚。這里的具體描寫,都用了擬人的寫法,所以生動、活潑。然而這一切都成了空的,化為烏有了。真可惜又一年的春天就斷送在綠陰中了! “綠肥紅瘦”(李清照 《如夢令》) 是春去夏來,自然界的正常景象,何以作者竟至于用“斷送”猶如葬送字眼連綠陰也怨進去了呢?怨春是惜春,惜春因愛春。春春相連,熱愛春天是因為熱愛生活,珍惜青年時代。怨春匆匆的人,往往也是為青春年華虛度而焦急的人。
上一篇:《宋代民歌·無名神·豐年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烏鵲歌二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