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塞姑》原文與賞析
昨日盧梅塞口,整見諸人鎮(zhèn)守。都護三年不歸,折盡江邊楊柳。
《塞姑》樂府曲名。本篇寫都護與眾將士鎮(zhèn)守邊塞的艱辛與勞苦。
“昨日盧梅塞口,整見諸人鎮(zhèn)守?!北R梅,當為北方邊地要塞。塞口,猶塞門,即邊關(guān)。我國北方邊地,唐代以來,仍然常有匈奴等犯邊掠殺。為了抵御其侵襲,保障國家與人民的安全,唐王朝常派重兵鎮(zhèn)守邊塞要地。北方邊地盧梅塞門,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日前整年整月有眾多將士防守,以防匈奴等侵襲。“整見諸人鎮(zhèn)守”,表明朝廷與都護府對“盧梅口”防守之十分重視。
“都護三年不歸,折盡江邊楊柳。”此二句,為了使末句之末尾一字與前韻相葉,而倒置,實際應(yīng)為 “折盡江邊楊柳,都護三年不歸?!倍甲o,官名。漢置西域都護,督護諸國,以并護南北道,故號都護,本為加官。唐置六大都護府,統(tǒng)轄邊遠諸國,權(quán)限始與漢同,且為實職?!罢邸瓧盍?,即 “折柳”?!度o黃圖》六 《橋》: “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后,因以折柳為送別之詞。此二句言,當都護從南方到邊塞都護府上任時,其親屬、好友等紛紛折柳送別。到任以后,經(jīng)歷三年,而不得歸鄉(xiāng)?!罢郾M江邊楊柳”,既以表示送別者之眾多,又以表示送別者情誼之深厚與誠摯?!岸甲o三年不歸”,以表明邊塞防守之緊急,不容歸鄉(xiāng)省親。這就充分表現(xiàn)出都護與眾將士長年鎮(zhèn)守邊塞的艱辛與勞苦。
為了末句押韻,三、四句倒置,其結(jié)構(gòu),顯得十分別致。本篇不僅具有文學(xué)價值,而且又有史學(xué)價值。因為可以從此詩窺見當年邊塞防守之一斑。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團扇郎六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大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