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紫騮馬歌辭(選二曲)·其一》原文與賞析
燒火燒野田,野鴨飛上天。童男娶寡婦,壯女笑殺人。
《紫騮馬歌辭》收存 《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原為六曲 (第三曲以下為古詩),這是第一曲,反映北朝時期,北方民族童男娶寡婦的異常社會現象。
在北朝漫長的年代里,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交織一起,戰爭頻繁而殘酷,兵役繁重,使大量丁壯被征參戰,甚至一戶去二人,“兄在城中弟在外,弓無弦,箭無栝。食糧乏盡若為活?”(《隔谷歌》)以致造成大量丁壯死亡,“尸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 《企喻歌辭》其四)。因此,竟使許多青年女子擇偶成了難題,久逾婚令還不得婚嫁。這從下列詩句中可得明證: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 《折楊柳枝歌》其四)“老女不嫁,蹋地喚天。” (地驅歌樂辭》其二) 未得婚嫁的老女又遭歧視:“男兒千兇飽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 《捉搦歌》其一)當時認為,男子縱然有種種不好,但總是養活一家的人手;而老女不嫁,對人卻無用處,徒然坐食罷了。由于大量丁壯死于戰爭,又留下很多寡婦,更遭社會歧視。后魏崔亮曾“受暉旨,鞭撻三寡婦,令其自誣,稱壽興壓己為婢”(見《北史·壽興傳》)。北齊皇帝高歡曾 “請釋芒山俘桎梏,配以人間寡婦”( 《北史·齊本紀》上)。從高歡以民間寡婦配俘虜,既可見出北朝社會輕視寡婦,更可見當時寡婦之多。根據上述,可見青年女子擇偶困難與寡婦眾多成了當時嚴重的社會問題。這首歌中所寫的“童男娶寡婦”就是這一嚴重社會問題的側面反映。
“燒火燒野田,野鴨飛上天。”野鴨,為水禽,鳧的別稱,狀似鴨而略小,俗稱水鴨。體肥翅短,不善飛翔,只能低飛近翔,不能高飛遠翔。此二句說,人們用火燒掉了野田中的茅草,驚動了棲居野田中的野鴨飛上天。這被人們視為不曾見的異常現象。這實際是用此作比興,以引起下文。即以“燒火燒野田”喻指動亂的社會環境;以體肥翅短不善飛翔的野鴨意外地飛上天,喻指寡婦意外地嫁得從未結婚的可愛的小伙子。所謂比興,既是詩的起興,又是比喻,正是興中有比。這里的比興用得相當巧妙而耐人尋味。
“童男娶寡婦,壯女笑殺人。”童男,指從未結婚的青年小伙子。“壯女”,指未曾婚嫁過的年輕女子。在中國古代社會,寡婦的社會地位低下。長期守寡,既要受經濟貧困的折磨,又要遭社會的歧視,以及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折磨,使其孤獨、寂寞、愁苦難堪。經長期守寡,在年輕女子擇偶都困難的情況下,能得到再嫁的機會,已經足以使她心花怒放,愁顏為之一掃了,更何況,如今竟僥幸嫁得“童男”,這更使她喜出望外,歡欣若狂了。然而作者對這歡樂情景卻略而未寫,倒寫了尚未婚配的“壯女”對寡婦指手畫腳地奚落、嘲弄:“你看這個笨手笨腳的寡婦竟嫁得從未結婚的年輕小伙!簡直笑死人。”心下之意: “童男”應娶“壯女”,為何不娶“壯女”而娶寡婦呢?“壯女”流露出輕視寡婦的心態。當然,寡婦是戰爭的受害者,因為戰爭奪去了她丈夫的生命,而使她長期遭受苦難,最值得人們同情。所以眾人對她的奚落、嘲笑實際反映了奴隸主、封建貴族發動殘酷戰爭的罪惡。這首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本篇,不論是前兩句比興或后兩句 “壯女”對寡婦嫁“童男”的奚落嘲弄,都寫得生動逼真,極富生活氣息。隨口詠來,不加雕飾,顯得十分通俗質樸而自然,充分體現了民歌的特征。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瑯琊王歌辭(選四曲)·其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胡渭州·其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