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谷風》原文與賞析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止。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本篇是棄婦詩。當寫于春秋時期、公元前660年狄人滅衛國以前。通過一個勤勞善良的女子被喜新厭舊、忘恩負義的丈夫遺棄以后的悲痛與怨憤,反映了當時婦女低下的社會地位和悲慘命運,控訴了負心男子的卑劣行為,對棄婦的悲慘遭遇寄以深切同情。
本篇共分六章。
首章以風雨起興,怨責丈夫無義。“習習谷風,以陰以雨。”此言:來自溪谷的大風,連續不斷地吹來。忽然又陰天下雨。這是以風雨比喻丈夫暴怒不止。“黽勉同心,不應有怒。”此寫:女子對丈夫說:我盡力和你同心同德,你不應該這樣對我發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這兩句以采葑菲,不用其根莖,來比喻對妻子不取其德,但見色衰即遺棄。“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言: 善言美語不要違背,跟你同生死共患難,永遠不分離。
盡管女子有美好的心靈與善良的愿望,但負心丈夫還是把她遺棄了。第二章描述女子被遺棄時的情景。“行道遲遲,中心有違。”此言:被遺棄,走路步子慢,不忍離開,心里有矛盾。“不遠伊邇,薄送我畿。”此寫女子對丈夫說:不要你遠送,你只送我到門口罷!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此言:誰說苦菜味兒苦,但比起我心中之苦,它的味兒簡直如薺菜一樣甜。“宴爾新昏,如兄如弟。”“宴”,歡樂。“昏”,同 “婚”,“新昏”,指丈夫另娶新人。此章用對比寫法,述說自己被遺棄的痛苦和丈夫重婚的歡樂。
繼之,在第三章中寫女子被遺棄后對往日生活眷戀之余情。“涇以渭濁”,“涇”、“渭”,都是水名,源出甘肅,流至陜西高陵縣合流。涇濁渭清,是古來的傳說。此言:涇水、渭水合流才顯得涇水渾濁。這里,是棄婦以涇水自比,以渭水比新人,以濁比丑、清比美,比喻丈夫因為有了新婦才嫌棄自己。“湜湜其止”,“湜湜”,水清貌。此言:涇水在止而不流的時候,也是澄清的,可見并非真渾濁。此句比喻自己的容貌若不與新人相比,也不見得差。“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此言:你如今還在新婚歡樂之中,才不肯與我相親。這就越使她憤慨,于是對丈夫發出告誡: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這是告誡丈夫:不許新人到我的魚梁那兒去,不要把我的魚笱撥亂了。可是她又一轉念,“我躬不閱,遑恤我后!”此言:連我自己都不為丈夫所容了,哪里還顧得我走后的事呢!對女主人公此時此刻的心理刻畫得十分細致逼真。
第四章進而追敘往日盡心力于治家還是睦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此言:遇到水深的地方,就用筏子或船渡過;遇到水淺的地方,我就潛水渡過,或浮水渡過。此用各種渡水方法渡水比喻辛勤治理家務。而且周密打算置備家產。“何有何亡,黽勉求之。”此言:家里器物不論有與無,我都盡力備辦齊全。不僅對待自己,而且救助鄰里。“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此言:鄰舍有了災難,就竭力救助。可見她能夠睦鄰濟鄰人之急。總之,不管治家還是睦鄰都竭盡心力。
緊接著,在第五章中,又借寫今昔苦樂之不同,以見其丈夫之負心忘情。“不我能慉,反以我為仇。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此言: 丈夫不愛我,反把我當作仇人。你既然拒絕了我的善意,我便像商人的貨物賣不出去一樣。更痛心地指出:“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此言:從前你生計恐慌,生活窘困,是我和你共患難方渡過了窘困的處境;在有了財業,生活順利之后,你把我看作毒蟲一般。憤慨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在第六章中,進一步作今昔對比,以陳述丈夫兇暴,不念舊情。“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此言:我有美好的干菜、腌菜,打算用它來過冬。如今你拋棄我,為新婚而歡樂,在當年窮困時,用我擋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此言: 你對我粗聲粗氣地叫罵,勞苦的活兒都留給我去做;你就不想想從前:你曾經愛過我一番呢! 追昔撫今,使她悲痛怨憤已極。
本篇女主人公,性格柔婉,溫順而癡情。在回憶昔日艱難辛苦的生活,她涕泣陳情,滿懷凄愴,在男子要遺棄她時,她委婉說理,希望幸免。在被遺棄后,又遲遲不肯離開,而對男子新婚之樂感到無限痛苦。然而,卻仍留戀自己的器物:“毋逝我梁,毋發我笱。”但又想到: 自己都不為丈夫所容,哪里還顧得走后的事呢!甚至在訣別時,她還委婉勸誡丈夫:“不念昔者,伊爾來塈。”女子原來對丈夫確實懷著同心同德,白頭偕老的癡情。盡管品德如此賢良,所得到的是受勞累、被謾罵、被虐待,被視為毒蟲,視為仇敵,以至終于被遺棄。而男子卻公然無恥地攫取了女子多年的勞動成果,另娶新歡。此情此景,怎能不使女子悲痛怨憤!怎能不使作者對負心男子的卑劣行為抱以深惡痛絕!當然,這種悲慘結局,歸根到底,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即夫權制度所造成的。
本篇是《詩經》 中的抒情名篇之一。有獨到的藝術特點。
抒情中帶有敘事成分,抒情與敘事相結合。既有故事的敘述,又有感情的抒發,二者交互為用。如第四、五兩章,主要是敘事,但敘事的目的也在于有力地抒情。
首章以“習習谷風,以陰以雨”起興,以展開關于女主人公的悲慘事件。“習習谷風,以陰以雨”兩句,以風雨比喻丈夫暴怒不止。詩一開始即寫出了悲凄的意境氣氛。以下的敘事與抒情均與此緊扣。
比喻、對比的運用很成功。如第四章用渡河作比,以陳述女子勤勞治家、親熱濟鄰,有賢惠、美好的品德。第二章將棄婦的痛苦與男子再娶的歡樂放在一起敘寫,形成鮮明對照,這就越加有力地表現出女子的悲慘處境與男子的卑劣行為。這就更激起讀者對女子的同情與對男子的憎惡。
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即以抒情主人公的獨白、內心直接傾吐來刻畫人物形象,使人們清晰地看出主人公的行動及性格特征。
上一篇:《先秦民歌·蒹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載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