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水調歌》原文與賞析
第一
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鞞。
第二
猛將關西意氣多,能騎駿馬弄琱戈。金鞍寶鉸精神出,笛倚新翻水調歌。
第三
王孫別上綠珠輪,不羨名公樂此身。戶外碧潭春洗馬,樓前紅燭夜迎人。
第四
隴頭一段氣長秋,舉目蕭條總是愁。只為征人多下淚,年年添作斷腸流。
第五
雙帶仍分影,同心巧結香。不應須換彩,意欲媚濃妝。
入破第一
細草河邊一雁飛,黃龍關里掛戎衣。為受明王恩寵甚,從事經年不復歸。
第二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去,人間能得幾回聞。
第三
昨夜遙歡出建章,今朝綴賞度昭陽。傳聲莫閉黃金屋,為報先開白玉堂。
第四
日晚笳聲咽戍樓,隴云漫漫水東流。行人萬里向西去,滿目關山空恨愁。
第五
千年一遇圣明朝,愿對君王舞細腰。乍可當熊任生死,誰能伴鳳上云霄。
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至唐,演為大曲。按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數部,凡十一疊,前五疊為歌,后六疊為入破。這首《水調歌》從體式上看,在當時應該是入樂的了。
歌第一描繪的是大戰前夜的寧靜。大漠落日,隴上明星,孤山烽火,壯士連營,這組畫面透射出半是悲涼半是悲壯的氣息。“鞞”與“鼙”同,鼓也。
歌第二沒有了緊張和不安的氣氛,取而代之的是幾多松弛、幾多瀟灑。關西的猛將氣概豪邁,胯下騎駿馬,手中挽雕戈,金鞍寶鉸透出精氣神,笛子奏出的水調歌也吹掉怨切的聲韻。關西,指函谷關以西之地,今陜西、甘肅二地。琱戈,即雕戈,戈之有文者也。鉸,釘鉸,刀柄鞍首皆有。
傳說有一位叫綠珠的女子“美而艷,善吹笛”,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妓。石崇因不愿將她轉讓于權奸而獲罪,綠珠遂墜樓而死。后來,“綠珠”成為詠豪門寵妓的典故。歌第三 “王孫別上綠珠輪,不羨名公樂此身”,兩句是說王孫不羨慕石崇貪戀綠珠這樣的美色。“戶外碧潭春洗馬,樓前紅燭夜迎人。”意思是說馬兒沐浴著春水的洗滌,有情人期待著征西王孫的回還。這一段表露了一位青樓女子渴望得到愛的撫慰的焦灼心態。“春洗馬”、“夜迎人”等比擬詞組都是這種心態的逼真寫照。
歌第四突出了一個“愁”字。邊關蕭條秋氣令人愁,征人經年不歸愁更愁。隴頭,又叫隴山、隴坂,在今陜西隴縣西北。斷腸,據載,桓溫入蜀時,于三峽中見有母猿因其幼猿被捉,腸寸斷而死。后因用“斷腸”表現悲痛之深。
白居易《聽水調》詩云: “五言一遍最殷勤,調少情多似有因。”所言極是。歌第五的頭兩句: “雙帶仍分影,同心巧結香”,以衣帶比喻情侶,以同心結象征愛情,傳遞出一種超越凡俗的愛的信息。“不應須換彩,意欲媚濃妝”,沒有得到心上人的應答,癡情女子并未灰心,相反意欲把自己打扮得更加光彩照人以獲得心上人的回報。何等的專一,何等的執著!那么,癡情女子要得到誰的應答呢? 恐怕也是一位經年不歸的征人。
“歌”者,大約相當今天的獨唱。那么,何謂 “入破”呢?
《新唐書 ·五行志》云: “天寶后,樂曲多以邊地為名,有《伊州》、《甘州》、《涼州》等。至其曲遍繁聲,皆謂之入破。破者,蓋破碎云。”據此可知,入破是指樂曲將終時其聲驟變為齊唱合奏的意思。
入破第一寫的是戍邊戰士“經年不復歸”的孤苦。“一雁飛”為孤,“掛戎衣”為苦。孤與苦是 “明王”給予戍邊戰士的特別 “恩寵”。顯然,這里面流露出對朝廷的不滿情緒。黃龍,明君。古代傳說,王者有德,黃龍現身,以呈瑞應。后因用作詠明君的典故。
表面上看,入破第二儼然是對美妙樂曲的高度贊美,然而細一品味,似可聽到其弦外之音。這一段本是杜甫的《贈花卿》詩,拼搭歌辭來湊合樂譜是樂工們的家常便飯。我們姑且不論杜詩的原意,入樂后,這首詩是否有了或者說突出了諷刺的意味呢?“天上”的皇帝、“人間”的百姓何曾共享過那美妙的音樂呢?這一段分明帶有幾絲諷意。錦城,即成都。
從昨夜到今朝,從建章宮到昭陽殿,從室內到室外,入破第三的時空跳躍令人目眩。不知作者的用意在哪里,總之,我們看到的是一位荒淫無度的君王的不光彩形象隱藏在其中。建章,指漢武帝建造在西漢都城長安近郊的宮殿。昭陽,受寵后妃居住的宮殿。黃金屋,《漢武故事》,“帝內膠東王數歲,長公主抱置膝上,問曰: ‘兒欲得婦否?’ 曰: ‘欲得。’長公主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嬌好否?’ 笑對曰: ‘好! 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后因用以泛指后宮。白玉堂,猶如仙境的宮室內堂。
入破第四表達的又是一個“愁”字。日夜不絕的笳聲,漫漫的行云,東去的流水,以及西去的行人和滿目關山,創造出極其凝重的意象。這種意象通過一個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的“咽”字更增添了幾分壓抑,讓人感到透不過來氣。咽戍樓,即戍樓咽,這是一種擬人化的修辭手法。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相傳,當年為投楚王所好,宮女們多為細腰減食而餓死。唐代以胖為美,宮女們當然不會追求“細腰”。所以入破第五中的 “愿對君王舞細腰”一句只不過是比喻宮女們獻媚 “千年一遇”的“圣明朝”的夸張之詞。然而,她們的境遇能比楚王的宮女們好到哪里去呢?她們只能當“熊”任生死,很少有人能得到皇帝的真正寵愛。這一段,一方面可以看出宮女們的意欲獲寵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宮女們深受封建宮禁之苦的無限酸辛。
入破第六徹,是這組歌的尾聲,一種盼君歸來君不歸的失望情緒溢于言表。閨燭高照,不見人影;思親成夢,惟魂相逢。與歌第五一樣,這一段也是調少情多。
全歌十一疊,由于出處不一,因此,在立意、題材、風格等方面各有不同。我們不便從整體上對其詳加評論,這是一個遺憾。
上一篇:《先秦民歌·氓》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元代民歌·江西福建怨謠(三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