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掛枝兒·久別》原文與賞析
自從他那一日匆匆別去,到如今秋深后風雨凄凄。欲待要做一領衫兒捎寄,停針心內想,下剪自遲疑。一向不在我身邊也,近來肥瘦不知你。
這首民歌選自馮夢龍編的 《掛枝兒》,與醉月子輯的 《新選掛枝兒》中題為 《寄衣》,文字略有差異。
“自從他那一日匆匆別去,到如今秋深后風雨凄凄。”這是民歌的第一層,交代了事件、時間和環境。“匆匆”二字,點出郎君走得急促,走得匆忙,也透出她心理上毫無準備。他們分別了多久?這里沒有明說,只交代現時已是深秋。既然是 “久別”,那么,多少個日日夜夜在期待、苦盼和孤獨中緩緩逝去,也帶走了她往日的快樂,往日的風采,帶走了她的魂靈。那一陣陣的相思,一層層苦寂,真的要把她的柔腸絞碎。她怨他走得匆匆太匆匆,也悔自己有許多話兒該說沒能說。
古人傳情達意,特別注重情景交融,選擇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物候,以突出特定的環境,渲染特定的氣氛。因此,他們寫傷感,抒離愁時,常選在深秋季節,黃昏時分,且往往伴有凄風冷雨。他們調動一切帶有悲涼色彩的情景因素,形成悲涼的氛圍,使人如親臨親受,動人心魄。《久別》就是這樣,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深秋時節風雨凄凄的清冷畫面。深秋時節,“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歐陽修 《秋聲賦》)。昔日的繁花翠葉,今天落英遍地;昔日綠蔭滿樹,今天枯葉凋零;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更兼秋風陣陣,秋雨凄凄;是秋風,是悲泣?是秋雨,是清淚?難言難喻。這一句不寫相思,卻盡現相思苦。
秋風、秋雨固然使她心中更悲苦,然而她卻并沒有囿于一己的悲哀,而是自然而然地由自己微覺寒意,想到天氣已涼,他卻“可憐身上衣正單”,身子如何受得?于是她要 “做一領衫兒捎寄”,為郎君擋風御寒。她同 《掛枝兒 ·寄書》、《掛枝兒·泣別》中的女子一樣,柔情似水,體貼可人。可真要動手時又 “停針心內想,下剪自遲疑”。
為什么停針又放剪呢?原來她想起夫君“一向不在我身邊也,近來肥瘦不知你”。馮夢龍曾說,《掛枝兒》的精神多在結句。這話真說到了地方。“一向”二字不著痕跡地扣定了題目“久別’。就因為“一向不在我身邊”,所以“近來肥瘦不知你”。俗話說:量體裁衣。只有量體而裁,衣服才能合身。郎君過去的身材如何,她應該是熟稔的;可久別至今,身材會有變化,是胖是瘦,無從得知。不知胖瘦,怎能裁衣?于是她只好停針放剪,連“做一領衫兒捎寄”、略表心意的念頭也不得不悲哀地擱置一旁了。
“近來肥瘦不知你”,內涵蘊藏,表意豐富。或許他現在比在她身邊時胖了許多,這是一喜。夫君客居遠地,妻子最擔心的問題之一,是不知他的身體如何。夫君身體健壯,無病無災,妻子委實感到由衷的欣慰。
或許郎君現在比在她身邊時瘦了不少,這是一憂。丈夫的身體狀況欠佳,妻子感情上更是痛惜、焦急。他一人在外,地疏人生,病了,誰給他求醫送藥?渴了,誰給他端水捧茶?餓了,誰給他生火勸飯?冷了,誰給他加衣掖被?思慮至此,怎能不心急如焚,增愁添憂?《久別》中的少婦因久別而弄不清夫君肥瘦,弄不清肥瘦更突出了她與夫君離別之久。“近來肥瘦不知你”一句,真真委婉、深刻地傳達出了她內心的不盡凄苦。
古人云:“言盡者,薄情也;言不盡者,深情也。”這首《久別》就是言猶未盡。從整篇來看,無一句直寫少婦的深情,又無一句不寫少婦的深情。風雨凄凄,渲染了她久別中的苦情;欲裁衣捎寄,表達了她久別中的純情;因不知肥瘦而不得不停針住剪,更蘊含了她久別中的悲情。結構上也極有特色,風雨凄凄,不僅渲染了悲涼的氣氛,襯托出了少婦的凄苦之情,也自然而然地引發了下文。正因為風雨凄凄,寒意襲人,少婦才“要做一領衫兒捎寄”,最后終因分別太久,形體未明,才無可奈何作罷。總之,無論是布局謀篇,傳情達意,還是環境渲染,動作描寫,心理刻畫,形象塑造,《久別》都是明代民歌里的精品。
上一篇:《秦漢民歌·折楊柳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冬》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