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步出夏門行》原文與賞析
邪徑過空廬,好人常獨居。卒得神仙道,上與天相扶。過謁王父母,乃在太山隅。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攬轡為我御,將吾上天游。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伏趺。
這首樂府古辭描寫了一位獨居修仙之人及其游仙經歷。
詩篇開始從仙人獨居寫起。“邪徑過空廬,好人常獨居。”穿過邪徑的空廬,是這位修仙之人獨居的地方。邪徑,指抄近斜行之路。空廬,空屋。那人跡罕至的“空廬”,恰好是獨居修仙之處。這位獨居者不知經過多長時間的修煉,最后終于尋找到了仙道。接著就描寫他得道升天的過程。“卒得神仙道,上與天相扶。”扶,沿,即與天相沿。這里是說終于找到了神仙所走的路,來到了與天相挨的地方。既然是與天相挨,就可以直接上天,但作者卻轉筆寫道:“過謁王父母,乃在太山隅。”原來這位修仙之人是要去拜謁在泰山的東王父和東王母。王父母,即東王父和東王母,本為《山海經》里的神怪,后來演變為傳說里的仙人。太山,即東岳泰山。“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泰山離天四五里,在途中又遇到了赤松子。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名。是赤松子趕車,把他送上了天界。從邪徑、空廬,到“得神仙道”,到拜謁王父母,遇赤松,最后終于升天,游仙界,有力地突現了獨居者修仙的過程。
最后四句,描寫了于天界所見: “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伏趺。”天上有的是鮮明可數的白榆,夾道而生的桂樹,還有那相對伏俯的青龍。這里寧靜、肅雅,是 “獨居”者向往已久的仙境。
修仙之事在漢代已成為一種風氣,漢武帝曾經癡迷地尋求不死之藥、長生之術。之后,相信羽化登仙者大有人在。此詩所寫,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一種風氣。也許在于反映社會風氣的緣故,詩人不是以端莊之筆描寫游仙過程,正如余冠英先生所云:他“并非認真莊重地寫怪異,而時時用詼諧筆調,如說神仙道與天相扶,王父母往在太山,太山離天四五里,都是荒唐捏造,使人發笑的話。” ( 《樂府詩選》) 也許是以此表明求仙之事荒唐可笑吧!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歡聞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殷其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