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桃夭》原文與賞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本篇是祝賀女子出嫁時所唱的禮俗歌。
全篇共分三章,三章采用重章吟詠的民歌形式,反復表達了對新娘的良好祝愿:婚后家庭夫妻和諧美滿。全詩以桃樹的枝、花、葉、實作比興以引出下文。“桃之夭夭”,是以隨風擺動的桃枝比喻新娘窈窕、婀娜多姿的身材;“灼灼其華”,是以鮮明濃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秀美艷麗的姿容。使讀者由此聯想新娘的美麗身材和姿容。正是這樣的少女要出嫁了: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之子”,猶言此人。“于歸”,出嫁。“宜”,宜與儀通。《爾雅》: “儀,善也。” “室家”,猶夫婦。男子有妻稱有室,女子有夫稱有家。下章 “家室”義同此。此言,這姑娘要出嫁了,夫妻的生活一定美好。首章的 “灼灼其華”,二、三章則換為 “有蕡其實”、“其葉蓁蓁”。“有蕡其實”,描繪出桃子的豐碩圓潤狀態,正以這樣的桃實比喻嫁女所生子之壯美。“其葉蓁蓁”,描繪出桃樹枝葉繁茂蓬勃而有生機的狀態。正以這種狀態比喻嫁女的身體健康。
各章的前兩句是詩的起興。它是詩的一章或一首的發端。各章前兩句起興體現了詩人觀察事物細致,描摹景物準確而精巧。但更重要的是,它用生動鮮明的形象,點明結婚的季節,烘托出婚禮的熱烈歡暢氣氛,并激發人們豐富的聯想。那隨風擺動和多姿的桃枝與盛開著的艷麗桃花,正發人聯想到新娘窈窕的身材和美麗的姿容;那豐碩圓潤的桃實與生機盎然的桃葉,正發人聯想到嫁女體魄的健美與喜得生子。在詩人看來,這正象征著嫁女未來多子女、家族興旺。這樣的家庭,夫妻生活自然和諧而美滿,正所謂“宜其室家”。正因為三章前二句對桃枝、桃花、桃實、桃葉有了生動形象、光彩奪目的描寫,以及由此而激發的聯想,才使三章后兩句祝福之詞有了實際生動的內容,變抽象為具體,使全詩描述形象逼真、含蓄婉轉,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清代姚際恒所說: “桃花色最艷,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 《詩經通論》)
上一篇:《先秦民歌·柏舟》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秦漢民歌·桓靈時童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