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戰城南》原文與賞析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斗死,駑馬徘徊鳴。〔梁〕筑室,何以南〔梁〕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這首詩寫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沉重災難,抒發強烈不滿的厭戰情緒。
詩分兩段。第一段從篇首至“駑馬徘徊鳴”,寫經過殘酷戰爭后,將士戰死,暴尸郊野,被烏鴉所食的悲慘景象。古代戰爭,奪城之戰最為激烈,死傷也最為慘重。開篇詩人不寫戰爭的過程,也不寫拼殺的情況,直敘戰城南,死郭北。內城為城,外城為郭,此泛指城郊。轉戰在城郊,死于城郊,可見戰斗之激烈,死亡之慘重。更可悲的是將士戰死之后,無人收尸,只能留給烏鴉啄食,悲慘之狀,令人目不忍睹,涕淚交流。詩人目睹此狀,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哀告,打算對烏鴉說:“姑且先為死者哭號招魂,然后再吃他,死在郊野的將士沒人埋葬,尸體爛肉怎能逃脫你的嘴呢!”詩人不訴諸于人,而哀告于烏鴉,就更增加了悲涼氣氛和沉痛之情。繼而寫戰死者周圍的荒涼景象:水流深徹見底,蒲葦茂密幽暗,駿馬隨著勇士戰斗而死,駑馬伴著幸存將士徘徊悲鳴。激戰之后,一片荒涼靜寂,使人馬沉浸在無限痛楚之中。
從“梁筑室”至篇末,為第二段,寫士兵南征北調之苦,并追念忠臣,抒發哀悼之情。詩人質問道:兵士既要打仗,又要修橋梁筑工事,為什么南征北調無止境呢?這樣一來,沒人種莊稼,莊稼不能收獲,可吃什么呢?由于繁重的徭役而致死,即使想打仗戰死,做個忠臣,難道能如愿以償嗎?思念你那善于謀劃調度的良臣,假如有良臣,縱使免不了打仗,也不至于死傷如此慘重啊! 詩人充滿對戰爭的厭惡情緒。
全詩通過對戰場上凄涼景象的描寫和對為戰爭、為徭役而死的將士的悼念,揭示了戰爭、徭役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表達了對統治者的極大不滿,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詩人寫戰爭的殘酷,略去戰爭的經過,只抓住戰后的荒涼悲慘來寫:戰死者暴尸郊野,為烏鴉所食,又設為向烏鴉哀告,更顯凄慘。戰場上只見流水、蒲葦、兵士哀嘆、駑馬悲鳴。寥寥幾筆,勾畫出一幅無限悲慘凄涼的圖景,使人想見戰爭的殘酷、激烈。
本詩采用雜言體,句式靈活多變,長短不拘,有助于表達復雜變化的感情。且用字精煉,恰到好處。諸如 “激激”,寫流水的動態,“冥冥”,寫蒲葦的靜態; “激激”寫聲,“冥冥”寫色。一動一靜,有聲有色,成功地描寫了凄涼的環境氣氛,表達了悲傷的情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其景猶歷歷在目,其情可想而見。
上一篇:《唐代民歌·怨春閨》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戰勝樂》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