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之華,蕓其黃矣。
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詩經·小雅》
這是災荒年一首“饑者歌其食”的詩篇。詩歌情調沉痛,景象極為悲慘。
詩共三章。第一、二章以凌宵花開、深黃一片的自然風光起興?!败妗?,又名凌宵,藤本蔓生,開黃花。 “蕓”,黃色濃艷的樣子,這兩句詩興中含比。饑腸轆轆的詩人目睹葉青花黃的凌宵,痛感人不如物:“‘苕之華,蕓其黃矣’云云, ‘苕之華,其葉青青’云云,物自盛而人自衰,詩人所嘆也?!?王引之《經義述聞》)詩人的感嘆極其憂深:“心之憂矣,維其傷矣!”心里憂愁,何其悲慘啊!又說: “知我如此,不如無生!”早知這樣挨餓受苦,真不如不要降生!
“然苕華蕓黃尚未寫得十分深痛。至‘牂羊墳首,三星在罶’,其極為深痛矣,不忍卒讀矣?!?清·王照圓《詩說》)“牂(zang)羊”,即母綿羊。綿羊本頭小角短,如今因饑餓而身架瘦小,頭就顯大了。 “墳”,大。 “三星”,參星,此處泛指星星?!傲S(liu)”,捕魚的竹簍。因無魚簍中水靜,故但見星光點點。這兩句的細節描寫,以一概全,有著很高的典型性:“舉一羊而陸物之蕭索可知,舉一魚而水物之凋零可想?!?王照圓《詩說》)短小凝煉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饑餓之年萬物衰凋、民無所食的現實畫面。掙扎在死亡線上的饑民,即使“人可以食”,勉強能吃上一口飯,也是“鮮可以飽”,很少吃得飽的。
上一篇:《蘇州民為張士信等謠》原文|賞析
下一篇:《苗家救星是翼王》原文|賞析